•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专访馆长华安雅 | 香港M+的野心:亚洲第一

  • 收藏拍卖杂志
  • 2022年5月30日06时



M+,一定是我疫情后必打卡博物馆的首选,没有之一。


M+博物馆,名字中便具备囊括一切的“野心”,M代表Museum(博物馆),+代表Plus(更多)。自规划到2021年落成正式向公众开放,一路走来,M+集华彩与热度于一身。身上也多了很多标签:一个全球性机构、香港文化新地标、亚洲首座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这座别树一帜的新型博物馆,“新”在何处,又如何做出差异化?地处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中心的香港,如何借势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同频共振?


香港 M+ 博物馆的幕墙成为香港的文化地标
摄影 :Kevin Mak 图片由 Herzog & de Meuron 提供


拥有多年策展和博物馆管理经验的华安雅(Suhanya Raffel)女士,作为M+馆长,将带领M+开启新里程。在采访中,她表示:“M+不只是一个概念、一座新的建筑物,更是推动中国内地、亚洲及国际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机构。我深信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史,主要会由亚洲来谱写。”


M+ 博物馆馆长华安雅 (Suhanya Raffel)




01


一所超越传统的博物馆


屹立于维多利亚港的 M+ 博物馆大楼,一面 65.8 米高、110 米宽的 M+ 幕墙,滚动展出着艺术家的作品,俨然成为香港一道崭新靓丽的风景线。M+ 自去年 11 月12 日正式开馆以来,让每一位观众的到来都不虚此行。


“去年11月,当 M+ 正式向公众开放的那一瞬间真的令人难以忘怀,非常难得能够看见香港大众如此热烈的反应,实在是非常珍贵的回忆。”采访伊始,华安雅女士就跟我们分享了 M+ 的故事。


香港 M+ 二楼中庭 摄影 :Kevin Mak 图片由 Herzog & de Meuron 提供


M+ 的诞生,要从15年前说起。2006 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核心文化艺术设施咨询委员会”和辖下三个小组,邀请城中文化和艺术界的精英集思广益,探讨西九文化区的未来发展路向。其中一个小组是“博物馆小组”,负责研究如何打造一座可配合西九文化区发展的博物馆。当时的小组成员提出了“M+”(即 Museum Plus)大胆的概念,希望创建一所超越传统的博物馆。在当代艺术和文化领域,举世闻名的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M+ 的目标是发展成一所媲美其他国际顶级博物馆的文化机构。


香港 M+ 博物馆的地下大堂 摄影 :Kevin Mak 图片由 Herzog & de Meuron 提供

M+ 的‘+’意味深长,象征比传统博物馆具备更多功能,除了购藏、保存、研究和展示藏品外,也会与社会沟通和启发社会,并透过研究、教学、消闲及鉴赏,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M+ 不只是一座博物馆或一个建筑空间,而且也是一所全新形式的文化机构,包含博物馆功能和其他重要主导理念。它强调最多的跨界协作和最少的界别限制,也是一个互动、灵活和外向的文化机构,旨在启发、取悦、教育和引导市民探索多元文化和培育创意。换句话说,M+ 采用有别于传统博物馆的一般展览手法,是一个创新地诠释和介绍视觉文化的平台。我深信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史,主要会由亚洲来谱写。而 M+ 在建构历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它既是全新的视觉文化中心,也是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世界级地标,很少机构能与之媲美。M+ 借着参与全球交流对话的机会,并发挥其影响力,向世界诉说我们的在地故事。”华安雅女士说。


集点空间的《被钉在十字架的电视机—— 天堂也不听的祷告》展览现场 摄影 :Kevin Mak 图片由 Herzog & de Meuron 提供

在有关 M+ 的介绍中,有一个关键词“视觉文化”非常新颖。


据华安雅女士介绍,视觉文化是我们看见的一切,甚至超越所见。它跨越界别,从古代器物到当代艺术品,从城市景观到我们的生活空间。自 20 世纪至 21 世纪初,码空间、科技的急速进步以至建筑与设计的发展都给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些变化反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建构成丰富的视觉文化。因此,作为一所崭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M+ 贴合了当代视觉文化的脉搏,将这股活力融入展览当中。


在亚洲,没有任何机构将 20 世纪及 21 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和流动影像一起收藏并展示,这使M+ 成为一座别树一帜的新型博物馆,从亚洲的角度叙述这地区的故事。M+ 所希望做到的,不仅是搜罗能反映其时代和地域特色的藏品,一如纽约 MoMA 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等世界级博物馆,都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中搜罗积累馆藏。参观 M+ 藏品的人会感受到自己既身处香港、中国和亚洲,同时置身于世界。”


香港 M+ 的地下大堂 摄影 :Kevin Mak 图片由 Herzog & de Meuron 提供




02


“M+”的收藏策略多元化



从规模上看,M+ 已然是“全港之最”。据介绍,M+ 博物馆设有 33 个展厅,展览空间约 1.7 万平方米,规模与泰特现代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相若。随着去年六大开幕展览亮相,我们也得以窥探 M+ 丰富的馆藏。M+ 藏品系列有超过 8000 件作品,23%来自香港艺术家 , 藏品系列荟萃 20 世纪及 21 世纪的跨领域和跨国视觉文化藏品,涵盖设计与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以及香港视觉文化这个专题领域。


希克展厅的《M+ 希克藏品 :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展览现场 摄影:M+ 郑乐天


“M+ 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一样,一直积极丰富在线内容和资源,让观众即使面对旅游限制或本地的社交距离措施,仍可安坐家中,享受M+ 带给他们的独特体验。例如,我们在‘M+ 杂志’在线平台提供虚拟导赏团。除了收藏和展示多元化的藏品外,M+ 还致力视觉文化的科普教育,以及文化艺术在 20 世纪和 21 世纪的发展。M+ 还推出了一系列在线研讨会及讲座,邀请策展人、艺术家和业内人士分享对各展览或作品的看法,促进艺术品背后故事的交流。”


香港 M+ 博物馆多媒体中心 摄影 :Kevin Mak


此外,M+ 幕墙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公共展览空间。2022 年1月下旬,M+ 幕墙上展示了全新数码作品《摸鱼行大运》(Touch for Luck),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交流和互动。该游戏既富有趣味亦具意义,鼓励游戏玩家在玩乐的同时探讨社交媒体的吸引力,以及一直保持“在线”的生理和心理代价。

M+幕墙的数码委约项目《摸鱼行大运》


“M+ 作为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先驱,着意长远加强新科技运用。数码节目是 M+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科技运用不应局限于视觉文化的某些领域,在研究、展览和活动等方面发展数码形式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基本要求。我们亦留意到元宇宙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作为一座视觉文化博物馆,M+ 也一直在对 NFT 进行研究。M+ 的策展人亦开始探索 NFT 的意义及长远的影响。香港拥有很大的潜力将 NFT 转化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展示,推动科技发展和跨越地域界限的社区参与。NFT 还有机会为参观者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华安雅分享道。


香港 M+会馆 摄影:Winnie Yeung@VISUAL VOICES


香港 M+ 博物馆东展厅的《物件·空间·互动》的展览现场 摄影 :M+ 郑乐天





03


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同频共振



M+ 于去年正式开幕,故宫文化博物馆也紧随其后将于今年开幕,这让西九文化区成为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区和推动大湾区及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华安雅女士表示:“我们很高兴在大湾区,积极推动新兴艺术市场的发展。”


“要建立这样与其他城市产生共鸣的艺术机构,一方面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另一方面不同的合作计划亦正在进行中。我们会继续寻找机会与大湾区的文化艺术机构合作,积极外借藏品,期望在与他人分享艺术品的同时,亦分享我们独有的故事。我们亦会分享培训资源,与国际文化机构同行建立合作关系,为我们的展览提供实习计划、专业发展机会及研究发展。M+ 会继续拓展与亚洲及国际间的合作,推动中国内地、亚洲及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为香港发展成为国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奠下稳固基础。”


< style="text-align: left;margin-bottom: 0em;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香港 M+ 博物馆的展览现场照片 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 摄影 :M+ 梁誉聪


采访中,华安雅女士也跟我们“剧透”了今年 M+ 的几个重要计划 :


其一,M+ 将与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香港艺术先驱鲍蔼伦创作全新流动影像作品《光之凝》。作品将于 2022 年5 月 20 日至 6 月 19 日,每晚 7 点 ~ 9 点在 M+ 幕墙上展出。此作品是 M+ 幕墙自 2021 年 11 月开幕后首个重大合作委约项目。《光之凝》是特意为 M+ 幕墙创作的录像装置作品。为配合展示,M+ 与巴塞尔艺术展将推出一系列免费在线及现场活动,拉近作品与公众的距离。其二,M+ 戏院也会于2022 年 6 月开幕。M+ 戏院是 M+ 流动影像中心的重要设施,务求将丰富多彩的视觉文化呈现在大屏幕上。接下来,M+还将陆续举行多个大型展览。


香港M+ 与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香港艺术先驱鲍蔼伦创作全新流动影像作品《光之凝》


华安雅女士坦言 :“要在香港建立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以香港和亚洲的视角说故事,从内容上看并不困难。亚洲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电影、艺术、设计、建筑等都有其深厚而独特的历史。然而,在地球的这一端,亚洲的博物馆文化不及西方成熟。我们经常说,21 世纪的博物馆不再是传统展示作品的普通美术馆,而是一个全面、综合的文化机构,旨在启发、取悦、教育和引导巿民探索多元文化和培育创意。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 M+ 的‘+’的意义,希望提升社会的文化质量,透过文化基础建设陶冶公共生活,滋养思想,鼓励创新。


因此,我们面对的挑战不单是建立硬件,而是建构博物馆文化,这是更高层次、更伟大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把 M+ 建设成世界级博物馆,需要国际视野及坚定不移地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期望 M+ 不只是一个概念,一座新的建筑物,而是推动中国内地、亚洲及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机构。我亦希望这座博物馆对香港的文化发展有所建树,培养社会大众欣赏艺术,在未来数十年厚植本地创意领域的软实力,确立这所世界级博物馆的独特模式,将之经营为公众引以为傲的文化地标,不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赋予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目标和使命。”




编辑|余一
图片|香港M+提供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往期精选

·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