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的故事」
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
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
Memoirs of Cobalt
——AComparison Exhibition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 from Imperial kiln Site and Worldwide Collections
宣德青花
“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
——明 王士性
1646年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宣德时期出现了明朝建国六十年以来“蒸然有治平之象”的太平盛世,后世称为“仁宣之治”。宣德皇帝自小聪睿,晓谙兵事,又锐意文治,好作诗文,有御制诗集传世,尤爱书法绘画。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云:“宣庙御笔有山水、人物,有花果、翎毛,有草虫,上有年月及赐臣名。”其他书画的天赋可与宋徽宗媲美,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道:“帝游戏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宜和争胜。”朱瞻基还以恢复北宋徽宗宣和画院为目标,吸引诸多名家入宫隶属于仁智殿和武英殿供职,即“宣德画院”,它一扫元人影响,代之以两宋风骨,促就了明初宫廷艺术的发展风格,并为宣德青花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艺术蓝本。
洪武年间在江西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以后,至永宣时期御窑制度则更加完备,由督陶官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匠人,垄断最优质的钴料、瓷土,不惜工本的开始大规模烧造活动。宣德青花经元及明早期发展沉淀,达到顶峰。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宣德青花烧造数量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各样瓷器443500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产品不仅以供宫廷所需,而且也作大量赏赉海外王室贵族,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见证。
宣德时期的釉面普遍呈现一种高低不平的类似橘皮状釉面,其上遍布棕眼,观之颇具厚重之感。这源于瓷器在烧造时所形成的气孔,因其釉里富含碱金属氧化物,这种釉高温黏度大,冷却过程较慢,流动性差,或釉层太薄,或釉层不均匀,或烧成温度过低,使釉熔化不良,或烧成时冷却过慢,造成釉面析晶,或坯体表面修整不善,釉不足以弥补坯体表面的不平等,都是造成此种橘皮釉的原因。
宣德款识遍器身
宣德青花的款识亦独具特色,宣德朝已将御用瓷器上署纪念款作为一项制度而要求御窑厂贯彻执行,可谓开一代之先河,自此时期后开始瓷器便盛行书帝号款。宣德瓷器创新品种繁多,落款方式花样迭出,根据器物的造型的不同而变化,故而有“宣德款识遍器身”一说。孙瀛洲先生有歌云:“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圈,晋唐小楷最出群。”如本次展品之【明宣德 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为宣德早期制品,尚保留永乐篆法遗风,于碗心之内暗刻“宣德年制”篆书款;而展品【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异兽纹高足杯】于底足方寸间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亦见佳趣。展品【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葵瓣式洗】亦于底足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另亦见于器物口沿书写款识的,如展品【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均于口沿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
本品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通体施釉肥厚,釉色明润。外壁仅于碗壁中线处以青花书写藏文「平安颂」经文一周,外壁下部绘仰式莲瓣纹一周。这时期已大量使用进口苏麻离青优质钴料,青花发色苍雅淋漓,铁斑沉着,时代特征鲜明。碗心以暗刻技法于双圈内篆书「宣德年制」四字两行款识,与寻常所见楷书宣德年款颇为不同,而与见于个别永乐甜白釉的暗刻篆书「永乐年制」款识极为接近,可见本品当烧造于宣德早期。
宣德御窑楷书款识出自明初著名书家沈度之手已为学界所公认,与永乐官窑瓷器年款仔细比较后可发现,二者风格完全一致,故此式年款当由沈度书写后,再交景德镇御厂,由工匠们按墨迹移到瓷坯上。景德镇御窑厂曾出土一例「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碗心青花书「宣德年制」篆书款,书法风格与本品一致,亦可为参照。与本品相同的,现仅知台北故宫博物院、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各珍藏一例,殊为珍罕。
宣窑礼器多以青花瓷取代前朝单色白瓷,如书藏文佛咒者,前朝仅见甜白釉器,宣窑却有如本品这般以青花作饰之例,甚为珍罕,无疑是北京宫廷为赏赐西藏上层僧侣而特制,抑或用于内廷佛堂供奉。经文内容汉文可翻译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该经文为藏地祈颂平安吉祥的重要经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诵,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常时行此烧香供施,现世灾难消除,究竟证得四身佛位,利益甚大」。亦有译为: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祈愿三宝皆吉祥。
本品呈葵瓣花口十棱式,浅壁,至底微敛,底心微凸。考其形制当为印模而成,凡印器入窑遇火容易疵裂变形,完好者百中不得一二。内底心青花双圈内绘一五爪降龙穿梭于祥云之间,灵动活现中不乏威严。外壁十组菱花形开光,每一开光内均绘有一团龙,整体组合主次统一,相得益彰。
宣德青花所使用的原料与元代、永乐相同,皆为波斯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含高铁低锰,经高温烧成后,青花呈色浓重艳丽,釉面上常遗有高铁所留下的褐绿色斑、或褐黄、铁褐结晶疵斑,斑处偶有下陷迹象,釉色浓淡不一、有层迭堆积之感,墨趣浑然。
此洗妙作十瓣花式,花瓣边沿于中微敛,颇似蜀葵,故常名葵式洗。明永乐时期复烧十棱洗,见甜白及青花两种。景德镇永乐地层曾出土甜白釉十棱洗残片,首都博物馆珍藏一永乐青花十棱洗,洗内绘龙纹,外壁饰团龙,尺寸最小,直径仅15.7厘米。宣德时期承继了这一制式,惟足内不再绘五爪飞龙,代之以宣德六字款。景德镇可见出土复原器,台北故宫亦藏有数件。
清宫内务府活计档中,此类洗有“葵花洗”、“葵花式洗”等名。作为“宣窑”佳器,葵式洗多配以木座陈列赏玩,也为大臣们作为珍品进贡。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舒兴来说太监鄂鲁里交:红雕漆小格一对,内一格盛:……宣窑青花白地十龙洗一件(木座)……传旨交汤泉安设钦此。
1461-1462 阿富汗嵌金银龙形把壶
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
明宣德 青花灵芝月华纹鸟食罐
“大明宣德年制”款
L:9cm
明宣德 青花莲池鸳鸯纹蟋蟀罐
“大明宣德年制”款
H:9.9cm
备注:1993年御窑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
宣德款识既近于宣宗御笔,也与沈度之书风十分接近。可能由宣宗或沈度书写粉本,后交景德镇工匠临摹于瓷器之上。明初,以沈度楷书为代表的台阁体书法作为书法规范,影响至为深远。明初重臣杨士奇盛赞沈之楷书曰“婉丽飘逸,雍容矩度”,且“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传于后世,一切大制,必命度书”。明宣德皇帝之书风亦深受其影响:据明王世贞《艺苑厄言》载,“宣宗书出沈华亭(度)兄弟,而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发之。”由是,器底落款与宣宗、沈度二者书法皆相近,可谓顺理成章。之于具体出于谁之粉本,尚待考证。将《一笑图》画中宣德元年宣宗御题,与是次展览之数例宣德青花展品的年款详加对比,便会发现此写款的风格脱胎于宣宗笔意。同时,沈度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大”、“宣德”三字所写亦非常相像。
宣德青花所使用的原料与元代、永乐相同,皆为波斯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含高铁低锰,经高温烧成后,青花呈色浓重艳丽,釉面上常遗有高铁所留下的褐绿色斑、或褐黄、铁褐结晶疵斑,斑处偶有下陷迹象,釉色浓淡不一、有层迭堆积之感,墨趣浑然。1993年在明御厂宣德地层出土的一块青花书“乐一号”、“乐三号”铭青花试料盘,该盘青花色调淡雅,所谓“乐一号”、“乐三号”可能就是乐平青料(即文献记载的所谓陂塘青或平等青),可见宣德时期已开始使用江西乐平所产平等青。如展品【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异兽纹高足杯】的海水部分就以平等青绘就,异兽纹及杯心内梵文则以进口钴料绘制,浓淡间可见墨趣。至中晚期,为中和高铁低锰的进口钴料铁斑、晕散的难题,工匠便以国产青料与进口青料混合搭配使用,由于青料中减少了钴铁着色而增加了钴锰着色,故形成纯正蓝色中“略带紫色调”,使得线条不晕散、呈色趋于紫灰。这就是宣德青花既不同于、而又胜于前朝的原因。此后便开始大规模使用国产青料生产。
御窑遗址发掘之宣德地层
1982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今珠山路北侧御窑厂大门前,东起中华路口至公馆岭160米地段(即明代御器厂仪门故址),清理出明代残瓷窑一座,官窑废品堆积七处,出土了一批有书宣德年款以及一批无款的明初官窑残器。1983、1984、1988年又陆续在御窑厂东墙以及东南侧与西南侧一带发现大量宣德瓷器。1993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基建,在御窑厂东侧中华路一带清理发掘大量宣德遗物,资料十分丰富。2014年,在御窑厂东南侧发掘,出土一批宣德遗物。根据历年来出土资料看,宣德官窑不仅烧造量大,其品种之多也是空前的,根据考古修复瓷器统计,器型有:碗、盘、杯、碟、靶盏、壶、盆、洗、罐、漏斗、渣斗、钵、瓶、炉、缸、笔盒、砚滴、水盂、灯和镂空香薰、花盆、盆托、水仙盆、花插、蟋蟀罐、鸟食罐等,仿伊斯兰金属器造型:八方烛台、方流执壶、双耳扁壶、网格纹盖皿和单把罐(花浇)。祭祀及佛教礼器:坛盏、豆、三足香炉、军持及僧帽壶等。瓷器品种有:甜白、影青、天青、宝石蓝、鲜(祭)红、紫金釉及仿宋名窑的仿建窑天目、仿紫定、仿汝、仿龙泉、仿哥及茶叶未釉等;浇黄、洒蓝(雪花蓝)、孔雀绿、瓜皮绿等;青花、釉里红、酱彩、铁红彩、青花斗彩釉里红、宝石蓝地白花彩;青花斗彩、青花填黄、青花填矾红及青花孔雀绿彩等;单纯矾红彩、釉上绿彩及黄地填绿釉彩等。印证《大明会典》宣德八年,一次“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记载,根据出土资料来看,这一记载似乎可信。
明宣德 青花穿花龙纹僧帽壶
腹径:16.5cm 底径:9cm
备注:1983年御窑珠山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
御窑遗址发掘之正统地层
1988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基建,在御窑厂西南侧今东司岭一带,清理发掘出大批明正统官窑瓷器残片,清理出明正统时期窑炉五座(2004年又清理出正统至万历窑炉14座,均为馒头窑)。这些出土瓷器的主要特征有:青花色调与宣德青花相似,色调呈现深沉浓丽的特色。器型和同类的宣德器型(如靶盏、碗、盘)相似,而龙纹大缸、海怪缸、器座、双耳瓶则既不见早于它的宣德,也不见晚于它的成化官窑,属该期特有的器型。其中青花龙纹大缸可与《明史》关于太监王振令景德镇为三大殿(奉天、谨身、华盖)烧造青龙白地花缸的记载相印证。纹饰方面,龙纹、缠枝花卉、边饰纹样与宣德相近,其汹涌海潮、海兽、云气、福海仙山和球花纹等为正统独特纹样。八宝纹中之“鱼”纹,画成“单鱼”,八宝排列顺序是:轮、螺、伞、盖、罐、花、鱼、肠,与宣德和成化八宝排序“轮、螺、伞、盖、花、鱼、罐、肠”稍有不同。斗彩莲池鸳鸯纹中的小鸟般鸳鸯和花大而叶小的莲荷纹样均为正统特色,成化官窑有仿正统斗彩莲池鸳鸯纹作品,而这类制品源自于宣德斗彩莲池鸳鸯纹盘。以上遗物说明,正统时期有官窑烧造,从现有出土遗物判断,其时官窑烧造量似不大,品种亦不如前代丰富,主要是日用器的生产,亦有少量罐、梅瓶的烧造。
「青花的故事」
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
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
Memoirs of Cobalt
——AComparison Exhibition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 from Imperial kiln Site and Worldwide Collections
本章节主题展品
往期推荐
2022-04-20
2022-05-05
2022-05-25
2022-06-01
2022-06-19
北京保利2021春季拍卖会
北京保利2021秋季拍卖会
云征集联系方式
文章转发自北京保利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