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中国书画(一)、(二)专场精品选萃

  • 北京保利拍卖
  • 2022年7月23日08时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2年春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日程


预展时间
2022年7月22日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预展地点
北京国贸大酒店三层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拍卖时间
7月26日(星期二)
09:30 中国书画(一)(A厅)
13:30 中国书画(二)(A厅)
18:30 中国书画夜场(A厅)
7月27日(星期三)
09:30 中国书画(三)(B厅)
顺延 中国当代水墨(B厅)
拍卖地点
北京国贸大酒店三层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中国书画(一)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浏览专场


Lot 1506
齐白石 1864-1957 金息候 1878-1962
水族图金文
立轴 水墨纸本
19×51 cm 约0.9平尺(每幅)
估价:RMB 150,000-200,000

【题识】
1.钟瑾先生雅正,八十九岁白石老人作。印文:白石老人
2.钟瑾先生两正,息候金梁。印文:金、梁
【说明】
LOT1505- LOT1506为同一上款人旧藏。上款「钟瑾」即沈钟瑾,浙江慈溪人,当地大户师桥沈氏后人。华一印刷公司董事,中国火柴公司董事长沈星德之子。民国间著名书画收藏家,尤以成扇收藏最富。他雅好书画,尤嗜成扇。皆出自近代名家如吴湖帆、齐白石、唐云、陈摩等,书画相配,一扇集两家风貌,此亦沈氏藏扇之标记。


Lot 1515
溥儒 1896-1963 高士抚琴
镜心 设色纸本
99×34 cm 约3.0平尺
估价:RMB 60,000-80,000

【题识】落落长松生夏寒,莓苔樗散共盘桓。王谢家庭多玉树,依稀犹是晋衣冠。心畬。
【印文】旧王孙、溥儒、松巢客
【说明】据藏家介绍本幅曾在上世纪60年代抄走,画作贴有文物退赔签。


Lot 1520
溥儒、张大千、黄君璧等
为张目寒作云蒸霞蔚册十四开
册页 设色纸本 1951年作、1952年作、1953年作
42×30 cm ×14 约1.1平尺(每幅)
估价:RMB 400,000-500,000

【溥儒题签】云蒸霞蔚,天雨时,为目寒题,儒。
【曾克端题签】控搏造化。目寒先生属,辛卯夏,克端。
【题识】
1.目寒先生法正。壬辰新秋,隽甫。印文:陈隽父
2.目寒先生法正。壬辰新秋,吴咏香写。印文:咏香、鸥波馆
3.辛卯初夏为目寒二弟写,爰。印文:大千钵
4.癸巳暮春为目寒先生作,季康。印文:季康长寿、宁复
5.清水沧浪濯足时,扁舟便有五湖思。素书未抵烟波远,斜竹还抽独茧丝。壬辰五月临。目寒老伯教正,云生孙家瑞同客台北。印文:孙家瑞、云生
6.米氏云山写似。目寒先生法家教正。壬辰三月晋陵张毂年。印文:张毂年印、四香庵
7.储辉月画。印文:辉月
8.辛卯立夏为目寒老兄作。陈方醉墨。印文:陈方
9.目寒吾兄属画。辛卯秋日,同客台湾,黄君璧。印文:黄君璧印、君翁
10.密林延夕照,连嶂起秋声。目寒先生属。心畬。印文:溥儒之印
11.拟八大山人。印文:定山。山南李愿既归盘谷。文公为之歌,一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上,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湘;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如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无不足兮,其所望。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目寒先生两正。定山。印文:定山
12.目寒吾兄正之。曼青写意。印文:莲父
13.山居图,目寒先生雅属。壬辰冬马寿华写,时客台北。印文:寿华、木轩
14.河阳雪图,目寒先生方家雅正,陈含光年七十有五写,时癸卯四月。印文:陈、阿含、梦居士
【说明】上款人张目寒(1900-1980),安徽霍邱人。早岁就读于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与著名文学团体「未名社」之成员甚有过从。从政后,任职国民政府,抗战期间在重庆服役于监察院,追随于右任多年。四九年渡台后,出任监察院秘书长。张氏长期投身政界,即使辗转南北,与文化艺术界始终保持密切关系,获赠书画极多。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部工作人员。

张大千与张目寒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订交,相识逾半世纪。一九五二年,张大千萌生举家远迁南美之意,于是邀张目寒专程来香港商议,可见信赖倚重之深。二人同嗜书画,情同手足,四九年二人去国后,即使身处万里之遥,仍书信不辍,不时相约同游,每逢吉日佳节,张大千屡有佳作寄赠,不少乃精心杰构,如1939年贺其四十大寿之川北纪游《蜀山秦树图卷》、1967年《春山瑞雪行书七绝》,1970年纪游横贯公路之《横贯公路》六连屏。1980年2月,张目寒在台病逝,张大千极为悲痛,亲撰挽联,却多次错写,最后悬于祭堂上的也是错写改过的,曰:「 春草池塘,生生世世为兄弟;对床灯火,风风雨雨隔人天。」



Lot 1522
黄君璧 1898-1991 坐看风云起
镜心 设色纸本 1967年作
68×132 cm 约8.1平尺
估价:RMB 30,000-50,000

【题识】秋高清气爽,浮生半日闲。偶然松下坐,夕照不知远。舜华、慧根贤伉俪清赏。丁未夏日画于白云堂,黄君璧。
【印文】黄君璧印、君翁白云堂
【说明】lot1521-1524为舜华、慧根伉俪旧藏。陈惠根,又名陈安民,黄君璧弟子,斋号宣云堂。工山水,好收藏, 与赵少昂、杨善深等岭南诸名家交往甚密;又攻牙科,以牙科为业。


Lot 1527
张大千 1899-1983 山厨清供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33×67 cm 约2.0平尺
估价:RMB 200,000-300,000

【题识】贫守青毡坐卧尊,一生无梦过屠门。试看肠胃清如许,那得羊羊踏菜园。建国七十一年岁在壬戌之秋九月摩耶精舍写,八十四叟爰。
【印文】张爰、大千父、壬戌、摩耶精舍、大千豪发、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来源】香港2012年秋LOT1487。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部工作人员。

张大千不仅是一位国画大师,还是一位美食大师,烹饪大师,他还创造了「大千菜」。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称他说:「能调蜀味,兴酣高谈,往往入厨作美餐待客」。张大千对自己在美食方面的造诣颇有自信,他曾说:「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更在画艺之上。


张大千下厨做示范



Lot 1528

张大千 1899-1983 秋海棠
立轴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58×34 cm 约1.8平尺
估价:RMB 500,000-800,000

【题识】己亥五月。大千居士爰。
【印文】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大利
【高岭梅题签】秋海棠。大千八哥作。岭梅藏。印文:高
【鉴藏印】岭梅珍藏
【展览】
1.「张大千近作展」,香港大会堂美术博物馆,1962年4月21日-5月9日。
2.「梅云堂藏张大千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3年4月17日-5月23日。
3.「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东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5年4月5日-5月21日。
4.「梅云堂藏张大千画」,新加坡美术馆,1997年2月28日-4月27日。
【说明】
1.张大千《秋海棠》作画示范步骤图片九张,分别在1961年《张大千画》、1982年《张大千画谱》、1988年张大千《张大千画》(2006年又再版)刊登可见。
2.1962年张大千近作展目录选张大千绘《秋海棠》作为封面。
3.梅云堂旧藏。
【来源】香港2011年春「梅云堂藏张大千画」Lot15。
【出版】
1.《张大千画》第37页,香港东方艺术公司,1961年。
2.《张大千近作展》展品目录编号53,香港大会堂美术博物馆,1962年。
3.《张大千画谱》,第37页,台北华正书局,1982年。
4.《大千世界:张大千轶事秘闻及彩照书画第二版》,插图页,博弈出版集团,1983年。
5.《张大千画说》第8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
6.《张大千画》图版38,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88年。
7.《梅云堂藏张大千画》图版51,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3年。
8.《梅云堂藏张大千画》图版50,日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5年。
9.《张大千画》第46页,台湾艺术图书公司,2006年。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部工作人员。

一九七○年,高岭梅伉俪及张大
千伉俪合摄于美国加州克密尔

出版书影

张大千《秋海棠》作画示范步骤图片,高岭梅拍摄



Lot 1529
张大千 1899-1983 秋思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90×41 cm 约3.3平尺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题识】德芬道兄法教。己丑二月,大千弟张爰。
【印文】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说明】
1.「余学斋」主人郑德芬,香港报界人士,供职〈工商日报〉,任广告部经理。性嗜书画,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活跃于当地文化界,与文化界人士多有交往,访港之南北名宿,常有过从,如安排展览等,亦从傍襄助,故获赠作品甚丰,其室号「余学斋」匾额即出自张大千手笔。历年所积,藏品以广东书画界名宿之作为主,上及清代,下迄民国,如岭南画派早期诸家,粤籍文人学者,以至同期书画名家,蔚然大观。
2.本作品附有傅申所识鉴定证书。
【出版】《名家翰墨张大千》第46-47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1948年12月,张大千接到香港画界的邀请,遂来到香港举办 「张大千画展」。张大千夫妇在香港迎来1949年新年。在香港九龙地段的一幢公寓楼里,著名国画家张大千第四任夫人徐雯波正居于此地。张大千在香港举办的临摹敦煌壁画的画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本人也引起香港文化界的格外瞩目。每天到寓所里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

1949年2月,张大千又一次在香港大酒店举办画展,郑德芬于2月9日《香港工商日报》中撰长文 <介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盛赞其乃 「三百年来中兴名将」,此次画展仅开幕一日即有逾二千人观展,极一时之盛。大千此行在香港有数月停留,与在港艺文界人士往来甚多,有惺惺相惜者,大千多有书画相赠。

由题款「德芬道兄法教。己丑(1949年)二月,大千弟张爰。」可知,本幅《秋思图》,作于1949年2月。「德芬道兄」时任香港《工商日报》总经理郑德芬。郑氏热衷书画收藏,与当时书画名家多有来往,如张大千、黄宾虹、邓尔疋等,都有作品相赠。1940年代,曾经参与组织在香港举办的「广东文物展览」、「中国古代文物展览」。张大千曾为其题写斋名「余学斋」。1948年12月到1949年3月,大千先生曾在香港小住,此幅《秋思图》当为其时所赠。图中数个树枝从画面右上方腾空而出,树干用笔灵活,勾皴兼用,刻画细腻,笔势苍劲,呈现出苍老而凋落之态。枝桠作蟹爪状,以充满力度的曲线画出,绰约多姿,逐渐向全幅「画眼」伸出。只见高士盘坐于坚石之上,背对观众,衣纹以高古游丝描写出,五官和发丝均以细笔为之,线条行云流水,高士发髻、衣领、衣袖设淡色,色块呈三角状,使得人物形象呈现出及稳固又闲适飘逸的气质,人物侧目向左,面对秋日萧瑟的景色,若有所思,意境悠远。正如傅申先生对本作的赞赏:“己丑(一九四九)二月大千居士为德芬道兄作此秋思图。高士衣纹细若游丝而柔韧曼妙。秋枝斜挂,点线皆有法度,真迹无疑。”



Lot 1535
张大千 1899-1983 执扇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121×49 cm 约5.3平尺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题识】壬午初夏写似宣泽仁兄法正,大千居士张爰。
【印文】张爰、大千大利
【说明】Lot1535-Lot1536为同一上款人宣泽仁兄。

张大千的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此幅《执扇仕女图》作于1942年初夏,是大千先生受敦煌壁画影响的代表性作品。此幅写执扇仕女,精致富丽,体态曲线,源自敦煌佛像的站姿,运笔线条全法盛唐菩萨像的富丽堂皇,仕女浓丽丰满、雍容华贵。张大千仕女佳作将亮相保利春拍。

在中国绘画长河中,仕女画作为人物画的一支发端于战国,兴盛于唐宋年间,至明清时人物画已逐渐式微,但仕女画作为一个雅俗共赏的题材确受到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到了近现代,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人物画包括仕女画更趋衰落。然而此时仍然有画家在仕女画创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致力于仕女画的继承与发展,这便是近现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师之一——张大千。

张大千先生久负盛名于画坛,一般认为大千之于山水画着力最勤,其成就也最为突出,其实大千的人物画也独出机杼、清丽雍雅,成就极高。有学者评价「张大千在人物画上的功力与造诣,的确是宋元以来少见,不论仇英、陈洪绶等,也都难以笼罩张大千的广博多样性。」著名画家于非庵也曾说:「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

大千最早学习仕女画是师法明清众家,临习古代画稿入手,任伯年、禹之鼎、改琦、费丹旭、吴小仙、唐寅等明清诸家都曾是他学习的对象,这一时期大千先生的作品尽管在画法上不尽相同,造型上均注意身段的纤细俊秀、弱不禁风,有纤弱清秀之风韵。1942年大千先生远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后的四五年间是其仕女画风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期间其受敦煌影响颇深,并巧妙地综合了明清仕女画与佛教壁画的特点,故笔下的仕女寓端庄于健美,装饰性中却见庄严法相。」张大千1972年在美国举办《四十年回顾展》的自序中也坦言,敦煌壁画对他的重要影响:「始知人物画法,绝响于世」。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评价大千先生这一时期的作品:「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民族艺术创一新境界。」张大千这一时期的仕女佳作倍受业内资深藏家和市场的青睐。


张大千在敦煌


唐 周昉执扇仕女图


Lot 1543
陆俨少 1909-1993 深谷灵苗
立轴 设色纸本 1981年作
90×47 cm 约3.8平尺
估价:RMB 600,000-800,000

【题识】采药图。灵苗异卉佳植名木皆在深谷幽岩人迹罕到之处,雨露滋长历以岁月而后成形,故采掇艰难,为世所贵得之者祛疾延年,辛酉八月,陆俨少写记。
【印文】俨少、宛若、
【说明】
1.陆俨少自题签
2.Lot1541-Lot1545为家属珍藏宛翁佳构


予学画六十载,似逆水行舟,每当急滩迅流,用尽力气,不离故处。或滩转波平,顺流自放,得少欢愉。其间愁闷怡悦,甘苦自知。自今年逾八十,仍在探求摸索之中,每思老年变法,则暗中扪壁,前处似有光亮,而远近飘忽,时明时灭,欲就靡由,不能知其所在。良以此事非可力致,亦非拥被偃卧,灵感自来。而今门户开放,国外画派纷至沓来,新奇怪异,不可名状,其间虽不无可资启迪者,然亦其本在我,非舍己而就人。尝谓国画不可远离传统,前贤遗制,笔精墨妙,至富至当,所以沾溉后人者至深至渥,如不由此进,另起炉灶,白手起家,则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枯竭立致,反之死守旧辙,食古不化,则亦没防自限,决无生理。自省六十年经历,不敢趋时邀宠,以猎取名利,逆流之来,当风不摇。今老矣,而自信益坚,每有所作,一本斯旨,在我未尽之年,奋勇前进,以冀有得,几我同道,幸有以教之。

——陆俨少

“深谷灵苗”虽属新时代题材,陆氏仍以所擅长的山水画法为底。山峦的描绘占据了画面绝大面积,右上方的以赭石色作群峰巨岩凸出画面,极富立体感,强调了山峰的险峭,山体的用墨愈向下愈浓重,稳定住画面的重心。岩间生出松柏杂树数十棵,勾绘细致,枝干挺立,枝叶蓊郁,左侧一道白练自顶而下,至左下角化为潺潺溪流,呈直线贯穿画面,兼具透气之功。山间云蒸雾绕,勾画云气时,用富有变化的中锋线,如同蛇龙起舞,回环往复,间用留白法,使得积墨之中,白气回环,蜿蜒屈曲,妙得自然之趣。飞瀑蜿蜒倾泻千尺,草木苍郁繁茂,气象万千,确实给人以高华、壮健之感。瀑布中间以留白作云间雾气,突出了山体之高,人迹罕见,而画面山腰之上两位药师身背篓筐,正攀援而上。高山之中未见路径,观者仰望巉岩之高耸,或可对采药人之艰辛体会一二,然而背篓中尚未有收获,暗示了此行采药之艰辛。陆俨少曾多次游历雁荡山,途中多见山中采药人,加之宛翁晚年经常服药,曾多次作「采药图」,体现了陆俨少对他们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歌颂,更使观者心生钦佩。


陆俨少画稿:“勾云”



Lot 1544
陆俨少 1909-1993 吴淞江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85年作
89×48 cm 约3.8平尺
估价:RMB 500,000-600,000

【题识】翦取吴淞半江水。予家吴淞江上,每见风帆时出没于梅间也。乙丑四月俨少写记。
【印文】陆俨少、嘉定、晚晴轩
【说明】
1.陆俨少自题签
2.Lot1541-Lot1545为家属珍藏宛翁佳构

我的云水设色法,云可顺其线条,用浅猪钩出,里面不着色,留出空白,即已足够。水可用极淡偏纂趁汁绿水全部打湿,不等干,用较深的偏青汁绿水于线条密处,亦即水的阴面处轻轻点染,等其干后,再用较深之偏青汁绿,就其每组之边缘,依水纹重复钩出。至于漩涡漱流,激浪撞击之处,先用较深墨醒出,再用较浓之偏青汁绿水染出窿隆凹凸之状。这种偏青之汁绿,是冬季水落,大江水清的表现色。至于夏秋洪水,泥沙俱下,水流浑浊,可在汁绿中渗以赫黄。至于黄河之水,全部用猪黄染,不必渗青色。

——陆俨少


陆俨少一生寄情山水,多次游历新安江、吴淞江、三峡,这些经历孕育出宛翁笔下独特的山水面貌。陆俨少一生游历山水,从不苦做速写记录,他说:「我外出游历……只用眼睛看……要得山川神气,并记在胸。」

本幅《吴淞江水图》以平远视角构图,远山、江面、近景树林尽收眼底,布局开阔,极富气势。远处山峦迭嶂,云雾缭绕,江水波澜起伏。吴淞江两岸丛树环绕,探出山岩之外,姿态扭曲绰约。整幅作品在动与静、疏与密、冷与暖的对比中表达出杜甫诗境中的壮阔与清幽,安静与动荡,以及那种人在天地间的渺小之感和不可名状的忧伤。画法上可见画家独特的「墨块」、「留白」、「钩云」之法。描水以带有书法笔意的长线条为之,环绕曲折的水纹写尽了江波万态。勾云则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出阳面,以较淡的环曲线条勾出阴面,颇得飞动之势。山体用墨块与皴擦点染共同绘出,简淡的线条与浓重的墨块融为一体,浓淡干湿相宜,线条古拙有力,凸显出山石坚硬的质感。画面开阔深远而缜密娟秀,散淡而不显枯寂,险峻处带有秀丽。两条小舟静静地停泊在岸渚边,静谧安详。此幅画作于1985年,其时,陆俨少的山水画风格逐渐从前期缜密娟秀的格局,渐变为后期雄健老辣、浑厚华滋的面貌。此作可称为代表陆俨少山水画盛期典型风貌的作品。


陆俨少画稿:湖面平波两种


Lot 1545
陆俨少 1909-1993 雁荡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95×44 cm 约3.8平尺
估价:RMB 400,000-600,000

【题识】昔游雁荡佳山八月于,客居阳近,每榛老木溪涧,洞壑不知名而景殊清幽正不必二灵二湫始震铄人耳目也。壬戌七月陆俨少并记。
【印文】俨少、宛若、嘉定、晚晴轩
【说明】
1.陆俨少自题签
2.Lot1541-Lot1545为家属珍藏宛翁佳构

「世人多重黄山,故黄山画派,大行于世。我独爱雁荡,认为远较黄山能入画,它雄奇朴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丑而实秀,为他山所无。故我多画雁荡。」并且他认为「东南泉石之胜,当推雁荡为第一。」

——陆俨少


雁荡山位于浙江乐清县内,素有「海上名山」、「寰中胜境」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其「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山最早的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里面就有记载,雁荡山被列入了名山巨镇之中,可见,雁荡山的知名度在北方依旧很高。进入20世纪,雁荡山再次成为名山大川中尤为受书画家青睐的写生胜地,这些大师包括黄宾虹、陆俨少、潘天寿、吴弗之等。

陆俨少一生最爱雁荡,曾于1963年、1982年两游雁荡山,并以雁荡山为题创作了多幅作品,陆老曾于七十年代总结道:「雁荡之山非甚高,松桧草树之林非甚密。而泉瀑之胜,左右俯仰之间,不胜应接者何也,盖其石坚而不渗漏,又近海多雾雨而云烟结集故也。故写雁荡当写石写泉又当写云,并云泉之源也,而石泉所恃以存也。此三者具而后雁荡之胜慨全矣。」可见雁荡佳山实属陆俨少心中最理想的描绘对象。

「雁荡题材」堪称件件精品。是作《雁荡佳山》创作于1982年,正是陆俨少艺术巅峰期。作者以近八平尺的尺幅描绘「雁荡山」、「雁荡云」与「雁荡水」 嶙峋之山自下而上层层累积,虽整体呈繁密之状,但陆俨少借助远近山石、奔流而下,呼啸而过的飞瀑、云气缥缈灵动的烟云、虬枝老干劲送挺立之形态、夹叶之形状及色彩,以及笔墨虚实浓淡、色设等手法对画面加以有机处理,使得满布的画面空间开合有致、烟云自然鼓荡,与人以去留无意之感。全画空间丰富,虽密布而仍疏朗,给人以密不透风,厚重坚实之感,但于图硕大稳重中又兼具灵动之气,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读得此画乃概叹陆老深得山水画「高远」之旨趣,此作深得雁荡山之美,奇峰遍布、山峦相倚、林木茂植、泊湖泉瀑,整幅笔墨老辣、气势灵动,「墨块」、「留白」运用得相得益彰,观者彷佛亲临其境。


陆俨少(后排右二)首上雁荡山留影

陆俨少(左二)与刘旦宅
(右二)游雁荡山时留影


雁荡山景


Lot 1560
吴作人 1908-1997 任重道远
镜心 设色纸本 1977年作
48×370 cm 约16.0平尺
估价:RMB 300,000-500,000

【题识】伊藤四郎先生雅存。一九七七年,作人图于大阪。
【印文】志在千里、吴作人印、寥廓、泾川吴氏
【鉴藏印】伊藤家藏
【说明】
1.上款人伊藤四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日中文化交流公职人员。
2.本作经吴作人家属鉴定为真迹。


Lot 1564
徐悲鸿 1895-1953 迥立向苍苍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65×38 cm 约2.2平尺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题识】悲鸿,癸未。
【印文】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出版】
1.《徐悲鸿作品集(续二)》图版64页,文物出版社,2011年。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14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徐悲鸿以画马最为著名,其水墨骏马既有娴熟的笔墨技巧,又具有西画扎实的写实功底。故而造型严谨,富于雕塑的立体感。他笔下的马,尤其是1930年代风格成熟后的大写意法画马,可谓前无古人。该幅作品创作于1943年,正为徐悲鸿盛年之笔,刻画一匹瘦劲、不戴缰鞍的骏马:三足踏地,而左前蹄轻轻抬起,转颈回首,似在谛听风吹草动之声,虽似静态,而拂动的马鬃与马尾,则已具飞动之意,好似随时会奔腾而去。



Lot 1577
启功 1912-2005 行书「寿」
镜框 水墨纸本 1987年作
64×40.5 cm 约2.3平尺
估价:RMB 150,000-200,000

【题识】寿新先生雅正。一九八七年冬,启功。
【印文】启功之印、元白、长庆
【出版】
1.《启功法书》第18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2.《景行维贤—启功作品集Ⅱ》第107页,荣宝斋,2019年11月。


中国书画(二)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浏览专场


Lot 1709
齐白石 1864-1957 群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28×37 cm 约4.3平尺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题识】九十五岁白石老人作。
【印文】白石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时代特征。他的画风格雄宏博大,生机勃发,具阳刚之美。其作品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宋人米芾说,心匠自得为高。齐白石的绘画能以其独特的形式,尽情抒发诗人般的醇情与童心,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皆风格独具。

本幅《群蟹图》齐白石自署九十五岁,根据其署年款习惯,应是1955年前后。1955年后的齐白石,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艺术也真正进入到天真烂漫、自由无拘的化境。

齐白石以湿墨连用三笔,写画出螃蟹的背部;中锋用笔画出左右蟹爪,两笔用浓淡墨色分别把蟹爪凸起表现得伶俐尽致;由于三笔之间的墨色浓淡变化,使螃蟹背部的壳面上自然形成了左右两个小坑,即刻用浓墨点缀出螃蟹的头。画完头部,再画蟹钳,最后画腿,之后用浓墨点眼睛,运墨用笔十分考究。延续了简少而冷逸的画风,画风近似于八大、徐青藤,却比前人狂放恣肆。齐白石长期对螃蟹的仔细观察,由此对螃蟹的刻画细致生动,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性与再创造。


齐白石作螃蟹图


Lot 1719
赵朴初 1907-2000 行书自作临江仙词
镜心 水墨纸本 1986年作
90×65 cm 约5.3平尺
估价:RMB 400,000-500,000

【释文】昔日经过夫子庙,秦淮千古烟笼。乌衣巷口夕阳红。
六朝成败事。往复荡心胸。五十年来桑海变,神州跃虎飞龙。喜闻礼器展黉宫。河清桃李盛,化雨又春风。
【题识】闻南京夫子庙修复喜作调寄临江山。一九八六年四月,赵朴初。
【印文】赵朴初
【说明】Lot1711-1719为赵朴初亲友珍藏书法作品。


Lot 1720
谢无量 1884-1964 行书诗文册
册页 水墨纸本
29×17.5 cm ×50 约0.5平尺(每幅)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题签】郑笺诗谱。成都诗婢家造,赵熙题。印文:香宋
【说明】此作用纸为成都诗婢家制花笺。

诗婢家创办于1920年,其名源于《世说新语》中东汉大儒郑玄家婢女皆精通诗书之典故。创立之初,以「五老七贤」为尊的蜀中文人、丹青圣手,常聚此品古鉴今、诗画唱和,使诗婢家成为当时文人雅集之地。

抗战时期,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黄君璧、丰子恺、谢无量等名家纷纷入蜀,诗婢家精致之装裱、精良之笔墨均受青睐,大师们皆倚重诗婢家,为诗婢家常客。诗婢家的木刻水印诗笺粉本即多出自当时名家之手,谢无量称其「精镌笺谱,深得古意,大雅君子当有取焉。」赞誉颇多。大师们纷纷将诗婢家与荣宝斋、朵云轩、杨柳青并提,称之为四大文化老字号。

谢无量字仲清,号希范、啬庵,四川梓潼人。早岁就学于上海南洋公学,与邵力子、李叔同、黄炎培为同学,与马君武、马一浮合办《翻译世界》。后入南社。工书法。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谢无量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书法气宇轩昂,卓然成家。《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载吴丈蜀撰谢无量书法赏析一节,对谢的书法艺术成就作了精当的评述:「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蕴深厚,兼之具有诗人气质,襟怀旷达,所以表现在书法上就超逸不凡,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在书坛独树一帜。从他的手迹中可以看出他对魏晋六朝的碑帖曾下过相当的工夫。从行笔来看,受钟繇、二王及《张黑女墓志》的影响极为明显。从结体来看,则可窥见《瘗鹤铭》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迹象。尽管他师承这些碑帖,但决不做他们的奴隶,而能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创造出自己的书体,在中国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流派。

显然,谢氏是书法界中的革新派,是书法创新的先驱。他的字结体是听其自然,不受拘束,运笔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完全是功力和修养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以后的自然流露,决不是有意为之。」或被誉为归真返璞之「孩儿体」。于右任对他的书法亦甚为赞异,于右任先生曾说,谢无量的书法「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我自愧弗如。」沈尹默先生也曾赞曰:「无量书法,上溯魏晋之雅健,下启一代之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且他的诗古雅含蓄,声情并茂,有感而发,寓意深远,亦独具风范。

谢无量先生不以书家自称,他是一个学者,他把书法和诗都作为抒写自己胸襟的一种方式。他的书法不讲求法,而那些耐人回味的东西却自然随意地从字里行间流露了出来,是学养、天分和对书法传神的写意成就了他的书法。观其书作,一眼不知其宗,反复体味中便发现他同时继承了晋帖的气韵生动和南北朝碑刻书法的质朴自然,同时也受了些沈曾植书法的影响,可谓博大精深,脱离凡俗。

此件《行书诗文册》从多方面来展现谢无量的文学成就与艺术水平,涵盖了谢无量的诗文创作、学术研究、书法艺术等方面,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极高。值得珍藏鉴赏。



Lot 1722
启功 1912-2005 行书七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34.5×31.5 cm ×2 约3.8平尺(每幅)
估价:RMB 500,000-700,000

【释文】花里帘栊晴放燕,柳边楼阁晓闻莺。
【题识】启功。
【印文】启功、功在禹下、启功八十之后作
【展览】
1.「金膺显启功书法作品展」,北京荣宝斋,1994年4月,北京。
2. 「启功金膺显书法联展」,韩国东方画廊,北京荣宝斋,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驻韩中国大使馆,1994年。
【出版】
1.《金膺显启功书法联展》,北京荣宝斋,1994年5月。
2.《功金膺显书法联展》第33页,韩国东方画廊,北京荣宝斋,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驻韩中国大使馆,1994年。

出版书影


Lot 1724
启功 1912-2005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1985年作
96×41.5 cm 约3.6平尺
估价:RMB 200,000-250,000

【释文】
秋深犹见柳毵毵,夕月晨风出汉南。
又向江干成小筑,眼前好景百花潭。
【题识】南行杂诗之一,书呈祁烽先生两正,一九八五年春,启功。
【印文】启功私印、小乘客
【展览】「景行维贤—启功作品展」,荣宝斋,2018年11月18日-22日,北京。
【出版】《景行维贤—启功作品展》第95页,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2018年
【说明】
1.上款人「祁烽」为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广东政协副主席。
2.Lot1723-1724为祁烽旧藏中国书法。


Lot 1747
刘海粟 1896-1994 荷花鸳鸯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144×70 cm 约9.1平尺
估价:RMB 380,000-580,000

【题识】一枝画笔舞东风,点染莲花彻底红。更有新诗记今日,神州尽在彩霞中。普南同志留念,一九八二年春月雨中写得,刘海粟年方八七。
【印文】海粟不朽、心迹双清、美意延年、十里荷花
【出版】
1.《海粟名画(三)》第13页,刘海粟艺术基金会,1993年。
2.《海粟不朽—纪念艺术大师刘海粟诞辰110周年》第111页,台北历史博物馆,2006年。
3.《沧海胸怀 丹青一粟纪念—纪念刘海粟先生诞辰110周年研讨会暨作品展》封面及内文58页,中国文化报社、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北京炎黄艺术馆,2006年。
4.《刘海粟精品珍藏集-纪念艺术大师刘海粟诞辰115周年》第115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说明】上款「普南」同志即前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曹普南先生。曹普南(1919-1993),山东潍县(今潍坊)人。系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刘海粟和张大千都是擅长泼彩的书画大家,但二者有着最为本质的不同,正如他们在中国现代美术史最终的类型归属一样,一个属于「融合主义」,一个属于「传统派」。虽然他们的「泼彩」画法,都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中产生的,但由于艺术成长历程的不同,造就了最终的面目的差别。简单的说大千以青绿水墨为基调,还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求发展,刘海粟则在青、红、蓝、白的强烈对比中求和谐,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更强。

刘海粟从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泼墨泼彩的创作,直至去世,前后共延续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对于泼彩荷花的创作还是后来的事。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开始有《重彩荷花图》、《荷花鸳鸯图》、《粗枝大叶图》等,都是重要的泼彩荷花作品,构成泼彩荷花的系列。此幅《荷花鸳鸯》作于1982年,也是成熟期的作品,这个题材曾有多种版本传世。

整个画面突出强调色彩的厚度和视觉冲力,强调笔法的雄健挺拔,从而形成深沈雄大、璀璨壮丽的审美感受,呈现出壮阔雄奇的审美效果。整幅画作构图饱满,泼彩石绿几乎占了整个画面,在泼彩的基础上,再以书法线条点写荷花、荷梗,使之气厚力沈,给人泼辣凝重、力能扛鼎之感,有着遒劲灵动、劲拔奔放的风骨之美。

荷花有红有白,莲蓬以大黄点染,蒲草以赭石,加之两只色彩斑斓的鸳鸯,画幅色彩极大丰富,对比强烈,却又和谐统一。尤其是下方的鸳鸯,增加了画面的生气与意趣。



Lot 1761
溥儒 1896-1963 颐和园景色
立轴 设色纸本
105.5×32 cm 约3.0平尺
估价:RMB 180,000-220,000

【题识】千山迭翠斜阳外,万壑争流秋雨余,景物撩人眠不得,高情原不在溪鱼。半山残照明秋水,一径清风吹落花,林杪鸡声烟外艇,不成村落两三家。山居幽赏入秋多,满目繁英掩薜萝,不羡小山赋招隐,偏怜彭泽眄庭林。心畬。
【印文】旧王孙、溥儒、拂石卧秋霜、江天水墨秋光晚
【出版】《荣宝雅集京津画派书画名家精品》第45页,荣宝斋出版社,2021年。


Lot 1763
溥儒 1896-1963 秋浦钓船
立轴 设色绢本
68×31 cm 约1.9平尺
估价:RMB 280,000-300,000

【题识】断崖枫叶落乔柯,秋浦西风动薜萝。人在洞庭舟上望,几声归雁过清波。心畬。
【印文】旧王孙、溥儒
【说明】
1.附中国嘉德2017年春季拍卖会Lot837购买证书。
2.Lot1762-1765 为同一藏家珍藏。


Lot 1774
张大千 1899-1983 竹石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30年作
85×41.5 cm 约3.2平尺
估价:RMB 400,000-600,000

【题识】槎枒老树啸山鬼,绰约新篁倚散仙。白足何来颠汉子,梅花参颇指头禅。临元诗僧白足头陀木石,白足盖师梅花道人也。庚午正月,大千居士并题。
【印文】张爰印、大千
【出版】
1.《蜜蜂》第1卷第9期,第1页,蜜蜂画社,民国十九年(1930年)。
2.《当代名人画海》第98页,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年(1931年)。
3.《新垒》第5卷第2-3期,第13页,新垒文艺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4.《大千居士画影集》,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1947年。


Lot 1782
董寿平 1904-1997 报春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44×76 cm 约9.8平尺

估价:RMB 400,000-600,000


【题识】寿平。
【印文】寿平
【题跋】喜报春先。董寿翁得意之笔。启功拜观。印文:启功、元白
【说明】
1.启功题跋。
2.即将出版于《丹青功德—启功书画作品集》,王维主编。

董寿平善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

在董寿平的创作生涯中,画梅从20世纪30年代持续到逝世前一年。他早年师承元代王冕,中年以后则以写生入手。他曾非常仔细地观察梅花的生长过程,然后加以表现。无论墨梅粉梅,也无论疏密浓淡,各个阶段都有独到面目,人称「董梅」。他笔下的梅花格调高雅,线条骨力强劲,浓淡有致,干湿合度,富有层次,充分表现出梅花之雅洁馨香,尽显画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此句是启功先生咏梅诗中传颂最广最久的一句,原诗就是为董寿平梅花手卷而作。

最让董寿平闻名于世的当属「寿平竹」。古往今来,以画竹闻名的画坛名家屡见不鲜,但董寿平却风格迥异,匠心别具。其笔下的竹子风格鲜明,又不悖古法,笔法自然,一气呵成,同时还能够品味出一种谦和醇厚的儒士风范,近现代画家中无人能出其右,故有「寿平竹」之称。启功先生尤其欣赏董画竹的用笔:「我常在董老画的墨竹作品前近看远看,总觉得他画的枝枝叶叶都是书法的点画,而整体却是一片竹林,他善于将书法融于绘画之中。

除了梅竹外,苍松题材作品也是董寿平的强项。董寿平笔下的松与古人有所不同,与今人亦相异。其特点是笔势雄劲,松叶随意点笔,极见功力;枝虬干曲,雄健苍拙,破顽石而生,迎风雪而立,因此获得「寿平松」美名,

董老年长启老八岁,二人建忘年之交。启功先生诗书画三绝,深得董老推崇,董老尤喜启老诗词。国内每有书画家雅集活动时,常会看到二老合作巨幅松竹、山石,董老挥毫作画,启老题诗点赞。



Lot 1790
徐悲鸿 1895-1953 柏树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32×32 cm 约3.8平尺
估价:RMB 350,000-550,000

【题识】卅四年仲冬,悲鸿居盘溪。
【印文】
【鉴藏印】继美堂珍藏印
【来源】马来西亚李家耀旧藏。李家耀先生(Mr. Lee Kah Yeow, 1901-1995)别号耀星。福建永春人。马来西亚著名华侨,亦以中国画闻名南洋艺坛,书画收藏颇丰。


Lot 1796
关山月 1912-2000 老梅雪里见精神
立轴 设色纸本 1984年作
153×80 cm 约11.0平尺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题识】老梅雪里见精神。一九八四年四月于蓉城客次,漠阳关山月。
【印文】漠阳、关、八十年代、山月画梅、鉴泉居
【出版】《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总第1922,1923期,第8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9月25日。
【说明】
1.关山月之女关怡鉴定为真迹。
2.附关山月艺术基金会鉴定备案证书。


Lot 1799
丰子恺 1898-1975 释迦牟尼佛
镜心 设色纸本
40×38 cm 约1.4平尺
估价:RMB 150,000-180,000

【题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罗熙法师清属,子恺绘。
【印文】丰子恺沐手敬绘、以此功德回向众生


Lot 1802
齐白石 1864-1957 稻香
镜心 设色纸本
67×33.5 cm 约2.0平尺
估价:RMB 500,000-600,000

【题识】三百石印富翁白石。
【印文】老木、杏子坞老民
【鉴藏印】胜大庄、听松书屋珍玩、南海招氏珍藏
【展览】
1.「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1月10日-11月16日,北京。
2.「君子偕伙伴同行─工商银行私人银行」,2018年4月17日-22日,南京。
【出版】《君子偕伙伴同行─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图32,2018年。
【说明】胜大庄80年代台湾地区广告作品,附广告页。

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可谓是雅俗共赏,不但在造型上准确无可挑剔,而且极其生动传神,把草虫表现得活灵活现。此画中斜出一根根即将成熟的、沈甸甸的稻穗,稻穗下方,一只绿色螳螂正举刀走来,螳螂细肢的毛刺历历可见。色彩明丽柔和,用笔松秀沈稳。灵动自如,融入文人画的神髓,精细复杂与质朴简练形成强烈对比,精雕细划却又无意装饰,最大限度地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画面生机蓬勃,形神兼备。



Lot 1808
傅抱石 1904-1965 深溪小楼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诗堂:20×21 cm 约0.3平尺
画心:17×21 cm 约0.3平尺
估价:RMB 300,000-450,000

【诗堂】悲鸿师写《鹊踏枝》之前,傅抱石作此《深溪小楼图》,构意新颖,笔墨纵横,深具抱石先生国画特色。楼内独坐人物,有神游万里之致,尤耐人寻味。八十七叟义林记,乙亥夏于成都。印文:义林
【题识】乙酉冬月,抱石重庆写。
【印文】抱石之印
【说明】屈义林(1908-2004),生于重庆市荣昌区清江镇,籍贯四川省泸州市,曾师从徐悲鸿、张大千。曾任四川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被徐悲鸿称为「最得意的四川弟子之一」。


Lot 1815
刘海粟 1896-1994 墨葡萄
镜心 水墨纸本
68×45.5 cm 约2.8平尺
估价:RMB 80,000-120,000

【题识】平山先生,刘海粟于日本。
【印文】刘海粟印、海粟不朽、静远堂、横扫千军
【说明】
1.上款「平山」先生即平山郁夫(1930-2009),日本著名画家,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以《佛教传来》在日本美术界崭露头角,其后相继以《入涅盘幻想》、药师寺三藏院死循环《大唐西域壁画》等佛教题材的画作,成为日本最顶尖的画家之一。
2.配原木框。

刘海粟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杰出的画家、美术史论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第一所美术专门院校由其创立,对于近现代美术史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艺术的魅力,在于精神的表达。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每一位画家都会通过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画法和笔法。刘海粟将感性和理性的笔法相结合。一方面表现了自己狂放的性格,另一方面挣脱了传统笔法的束缚,形成了自身的绘画特点。

此作以水墨写葡萄,用泼墨写意,酣畅淋漓。老藤错落低垂,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信笔挥洒而成,浓淡有致,任乎性情,意趣横生。落笔不拘形似,以笔墨寄兴遣怀,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像的神韵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

以笔墨进行艺术交流,用文化传播友谊。刘海粟在1984年应日本中道会邀请访问日本,1985年在日本举办了个人画展。据落款可推测出此幅《墨葡萄》图,应创作在此时期。上款人「平山先生」应为日本著名画家、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平山郁夫(1930-2009)。



Lot 1834
林风眠 1900-1991 和鸣
镜心 设色纸本 1977年作
34×45 cm 约1.4平尺
估价:RMB 400,000-500,000

【题识】宗安同志正画。一九七七年。林风眠。
【印文】林风眠印
【说明】Lot1828-1846由萧军家属友情提供。

林风眠以自己民族文化为基础,发展新的中国艺术。尊重中外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但极力反对因袭前人,墨守成规;主张东西方艺术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他的作品追求意境,讲究神韵、技巧,运用明亮的色彩,强烈中显示出柔和,强调真实性与装饰性的统一;构图常密不透风,但不觉局促,单纯中蕴含着丰富。《和鸣》几只小鸟俏丽可爱,用色明亮大胆之外细节妙肖,画面给人以轻松惬意之境。



春拍精彩一览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中国书画春拍最强阵容亮相 诚邀莅临赏鉴

2022-07-22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画吧”

2022-07-22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傅抱石与石涛的时空对话

2022-07-22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名家翰墨 · 书香致远

2022-07-21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琳琅——中国书画(三)精品集萃

2022-07-21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渡海三家——张大千、溥儒、黄君璧书画专题

2022-07-20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人间有味是清欢——赵朴初书法专辑

2022-07-20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自然绮丽,动人无际——齐白石作品撷珍

2022-07-19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从传统中另开生面

2022-07-19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百年风华——“世纪巨匠”蒋兆和、赵望云、黄胄、李苦禅、董寿平作品掠影

2022-07-18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生如夏花——黄金时代女作家萧红的纸短情长

2022-07-17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中国书画(二)精粹微妙——名家书画小品专题

2022-07-17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中国书画(一)精品集萃

2022-07-16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气势满乾坤:吴昌硕佳构掇英

2022-07-15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青蓝承传:黄宾虹与李可染的中国画

2022-07-14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陆翁画妙世间无——宛翁家属珍藏领衔陆俨少作品精选

2022-07-13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碧海群帆》领衔 六件佳作共同呈现傅抱石绘画世界

2022-07-12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小幅大艺咫尺万象

2022-07-07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20世纪“丹青”的国际化:张大千泼彩《秋山岚翠》《溪山春雪》

2022-07-05

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摩登戒体:张大千仿古仕女佳作《亭亭玉立》

2022-06-28

北京保利拍卖丨逾十一平尺徐悲鸿飞鹰:星洲旧藏《天高地阔任翱翔》春拍即将呈献

2022-06-21


扫码查看北京保利2022春拍
各专场电子图录












网络拍卖竞投指南



云征集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