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四年因太平天国运动而焚毁的御窑厂重新恢复烧造,御窑瓷器史上的晚清无疑应该是同治四年至宣统三年。晚清帝后用瓷特指专门为皇帝、皇后、皇太后使用而烧制的瓷器,属于皇家核心成员亲用,是比御窑瓷器更为严格的概念,堪称官窑中的官窑。所涉的主题主要包括同治皇帝大婚用瓷,慈禧大雅斋、体和殿、储秀宫用瓷,光绪大婚用瓷,慈禧万寿用瓷,以及特限于皇后、太后级别使用的御窑黄色瓷器。
慈禧太后像
同治大婚用瓷是指专门为同治皇帝大婚需用而准备的瓷器,因同治皇帝在位大婚,两宫太后悉心准备,从同治六年三月开始筹备至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皇帝大婚的前夕,先后烧造“同治年制”款预备皇后需用瓷器、“吉祥如意”款皇后妆奁用瓷、“长春同庆”款太后用瓷、“燕喜同和”款后妃用瓷以及一批敬事房定制的御茶膳房需用预备皇帝大婚礼传用各色瓷器。
大雅斋瓷器传办于同治十三年三月三十日,后因烧造困难,最终在光绪元年、二年才陆续烧成解京,成为光绪十年以前慈禧居住长春宫时最具个性化的私人花器和餐具。大雅斋瓷器共应生产278项,计有鱼缸15项、盒子10项、餐具92项、花盆45项、水仙奁31项、花瓶85项,共4924件。大雅斋瓷器画样现存31种,已系完整,全面反映了大雅斋瓷器传办时的原始面貌,从严格意义上讲,大雅斋瓷器不应超出清档及画样所限定的范畴,这为传世大雅斋瓷器的认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体和殿瓷器是为扩建储秀宫时新建的体和殿而专门设计传烧的,烧成于光绪十二年,共解京上色正用129项422件(套),备用129项314件(套),多为盛器、花器,且多成对定制,许多品种仅传办一对,显然均为慈禧亲用。与大雅斋瓷器相比,年逾五旬的慈禧对于用瓷配色的要求更趋典雅,款识设计成光绪时较少使用的篆书款,充分反映了慈禧对这批自用瓷器形制、画样的细致过问和对使用、陈设场景的周详考虑,体现了体和殿瓷器在御窑瓷器中的至高等级。
清代《国朝宫史》《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均对后宫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等不同等级后妃的日常供给和宫室器皿作了详细的规定,即所谓“宫分”和“铺宫”。如里外黄色瓷器,就只限黄太后、皇后使用。铺宫制度本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具体体现,具有彰显后妃等级、维护后宫秩序的作用。当慈禧成为大清唯一的实际掌权者以后,黄色瓷器这种彰显等级的器物对老佛爷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在之后的重大节庆烧造中,慈禧更加钟情于自己喜欢的纹样。
晚清以慈禧意愿为主导的宫廷用瓷将呈现一种全新的面貌,这些以皇帝大婚用瓷、慈禧宫室和万寿庆典用瓷为主题的以富贵柔美的釉上彩为主要装饰的瓷器,打破了御窑厂自乾隆后期以来的沉寂就在沉寂已久的御窑瓷器拼尽全力焕发完最后一道光芒。是次拍卖将呈现晚清帝后用瓷数例典范,均属精工佳作,来源可考,以飨藏友。
此对瓶撇口稍阔,长颈端肩,鼓腹微收,束胫较高,圈足。其胎体平匀,胎质细密洁白。白釉,釉极明润莹洁,且质地细密,略呈青色。瓶身通景绘画海棠及碧桃,设色淡雅,其钩笔细柔,描染有致,花卉与枝条委婉妙放,又填蜜蜂两只,增添画面的动势。所绘用彩深厚却调色含蓄,别有清甘意味。底以矾红书“永庆长春”四字双行楷书款。
同治十二年(1873)十二月,由长春宫总管陈进才传旨:“着造办处画做各式大小花瓶纸样八个,各式元花盆纸样七件,再烫合牌胎长方花盆样五件,各式合牌胎水仙盆样三件,俱四面满各色花卉,代翎花虫草,要细要好,赶紧成做,钦此。”并于次年做成各瓷样。本例即属该批瓷样之第十号,是八样新式花瓶之一,档案中称为“古鼎式”。按瓷样记载,同一纹饰的需烧粉地、藕荷地两种,并各分做同画样高(一尺高)的两对,二尺高瓶两对,六寸至三寸高瓶各四对。
此对瓶器高20.4cm,应即属档案记载的六寸瓶,共造成上色八件,次色二十件,共十四对,此即其中一对。但检览现有资料,只颐和园藏同种纹饰的二尺高大瓶一件,另有故宫博物院藏藕荷色地的一例。而如本例者尚属仅见。
本例品质十分精好,与大运瓷形成区别,为晚清御窑之巅峰作品。大雅斋瓷器原限于同治十三年(1874)九月前成造解京,但因条件不足而推迟至光绪元年及二年方由沈保靖督造完成。本例即于光绪二年成造,其底落“永庆长春”红书楷款,联系同治十三年御笔写挂“永庆长春”匾额于长春宫及原定限期在慈禧四旬万寿节前一个月等条件,或可认为这批落“永庆长春”款的各式花瓶应为长春宫陈设而定制。
此式选蝴蝶一物,用这一文人眼中华丽曼妙的代名词作花器,意形兼备,适志喻情。此花盆形、画一体,用两吉祥动物装饰之,两蝶一蝠,福寿瓞绵。观此花盆,一在形,蝴蝶式花盆自口沿向下渐收。二在画,外壁以黄彩为地,绘姿态各异的彩蝶翩翩飞舞,百蝶蹁跹飞舞,以中轴对称装饰,百般姿态,七色交辉。三在底足,极具巧思,延续此类黄地大婚瓷风格,下承蝙蝠形足,以金、红二色勾绘蝙蝠轮廓,内填松石绿彩,气息富贵喜庆。皇家之贵常以之龙凤瑞兽为衬,而本品却独具文人风骨,用蝶之柔雅之姿,辅以明黄之色,取蝴蝶之形,又以百蝶为饰,黄地凝厚贵气十足,粉彩清新华美娇艳,赫赫皇贵中透露一丝柔情。后盆中置之花草,可谓呼应自然,妙趣横生。至此,本品不仅是皇权的华贵之现,更含有女性那一丝细腻独到的品味,成对再现,传世流芳。
同治作为儿皇帝,御窑器物的烧造更多得见的是慈禧太后的品味。作为晚清主政的女性,其对器物的理解更加细腻独到,在清代御瓷中亦别具特色。清宫皇室对于同治大婚典礼十分重视,其规格之高,奢靡之胜可与乾隆相媲美。同治五年在旧址上恢复御窑厂烧造就是为同治大婚而备。同治六年三月,造办处交下大婚礼用瓷画样,其中“黄地五彩百蝶”样下即有“一尺五寸蝴蝶式花盆三对”,即为本品。同治八年,大婚礼用瓷“十份和九项花色”瓷器全部烧成。然为保证大婚瓷完美无瑕,同治九年内廷传旨九江关监督景福补造瓷器务必精细,所有10072件大婚礼用瓷全部赔补重烧。
此套盆奁设色淡雅,鹅黄配墨彩,既有水墨之韵,又见华美之姿,从其清宫画样命名“黄地水墨花”便可窥见一二。据清宫档案本品正用加备用共仅烧造两对,此件与故宫博物院现存相同藏品堪称璧合。底以矾红书“体和殿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光绪十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储秀门和翊坤宫后殿原址上体和殿应运而生,以作慈禧住储秀宫时的进膳处。光绪十二年慈禧下懿旨烧造“体和殿制”瓷器,御制专供,承慈禧太后之品味,代表着晚清御窑的最高技艺。
作为权倾一时的晚清第一女性,慈禧果敢,刚硬, 但是在其所用器物之中,我们却能捕捉其柔情、恬静的一面。此套盆奁鹅黄为地,留白处墨彩填之花卉职务,将午晴芍药,夜雨芭蕉原诗句中两相别离之物置于一景,此为何等之圆满。“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鹅黄色未乾”,无需华贵明艳之色,只用墨彩绘之,虽未一色,却通过画师之手将草木花卉之婀娜表现得淋漓尽致,于典雅中见柔情。
本品呈五瓣梅花式,外壁黄彩为地,以金红双钩喜字,用晕染法绘出各类蝴蝶,在“囍”间各式穿插,沉稳不失灵动,喜庆中见吉祥。此奁纹饰、配色皆用重彩,观之大俗大雅,名副其实。再盛以水仙观之,正面彩蝶似闻见花香,扑翅而来,团簇而至,花蝶交织,是以大雅见富丽华美之像。俯观之,梅花形呈托,花中见花,相辅而成,是以妙趣巧思而得帝王之乐。底以矾红书“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通体施黄釉,口沿绘回纹一周,外壁绘福寿纹,四面如意圆形开光,开光内分别书“万”、“寿”、“无”、疆”四字,有富贵长寿的寓意。碗心纹饰布局疏朗,绘以百碟。全器形制规整,纹饰对称精细,画工细腻,色彩明快,具有浓烈的宫廷喜庆风格。底以矾红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是为慈禧万寿节烧造的用瓷,设计上以同治大婚“长春同庆”款粉彩内百蝶外黄地开光万寿无疆纹碗为样,也是成套烧造,目前传世见有盖碗、茶盅、羹匙等,大部分藏品见藏于颐和园,显为慈禧园居时的餐具,其中即包括与本品完全相同的盖碗(见参阅-颐和园瓷器馆藏原件照片)。
本品通身施以娇黄地,以墨彩通景墨彩牡丹图,寓有富贵天香之意,所绘牡丹高枝大叶,花形饱满,花朵相互衬映,摇曳生姿。所用墨彩绘画,以瓷为纸,以工笔重彩技法表现,水墨氤氲,浓淡参差,灰白对照,层次分明,为慈禧时期特有之宫廷瓷器绘画风格。上铭“大雅斋”,开光内书“天地一家春”,羹底金彩圈内书“永庆长春”款,为慈禧太后御用瓷器。本品据大雅斋瓷器第五号画样,烧造于光绪元年,烧成上色40件,次色64件。清宫档案名称为“明黄地水墨芙蓉花羹匙”或“明黄地水墨芙蓉花长靶羹匙”。
往期推荐
2022-06-29
2022-07-02
2022-07-05
2022-07-06
2022-07-08
2022-07-09
2022-07-11
2022-07-12
2022-07-13
2022-07-17
2022-07-18
2022-07-19
2022-07-19
2022-07-20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3
网络拍卖竞投指南
云征集联系方式
文章转发自北京保利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