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自20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一个重要艺术类别。艺术家们放弃具象描写,以形、图案和色彩、线条创作,不仅带来视觉美的感受,同时也为观者创造了一个思考空间。中国抽象艺术1980年代以来, 在西方抽象艺术的艺术特征之上,中国的艺术家们为其加入了更多正本土和东方精神的意味,逐渐形成更具东方价值的抽象艺术。
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呈献两位从1980年代便将抽象作为自身典型创作方式的重要艺术家的佳作:谭平将“色彩”和“漂浮”巧妙结合的《红色背后的红(三联作),丁乙具有更深刻城市化思考的《十示 2012-10》。一北一南最典型的两个代表人物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一个在视觉创造、观念探索方面所做出的持续努力,让他的作品中持续释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活力。一个看似单纯的视觉符号为起点开拓出浩瀚的空间。
谭平与作品合影
一个圈,在他人看来或许是个抽象的符号,而在我的世界里它们是那些细胞,它们很具体,都是有生命的,能呼吸的物体。之于我,癌细胞是一种颇具象征性的东西,它不仅仅只是与死亡紧密纠结在一起的隐喻,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状态能够做出真切、准确的映射。
— 《谭平自述》2008
谭平
红色背后的红(三联作)
200 × 480 cm
布面丙烯
2006
签名:Tan Ping 06
出版:
1.《废虚—谭平、朱金石绘画展》,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p.36-37;
2.《谭平》,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p.406 插图。
图录:
《谭平:绘画是什么》,当代唐艺术中, 2022。
展览:
1.废虚—谭平朱金石抽象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2006;
2.刺痛与抚慰—谭平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现当代艺术夜场
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季同步拍卖会
亮点提要:
▲艺术家“细胞系列”的经典作品之一;
▲重要美术馆早期展览记录,多次出版,2022年谭平个展重要作品;
▲“红”颜色极具视觉冲击力,少见大尺幅三联屏。
2006年12月24日,“废墟—谭平、朱金石绘画展”在今日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抽象艺术领域地位和影响力的奠定。作品《红色背后的红》正是出现在这个展览中最重要的作之一,也是谭平在那个阶段绘画当中尺幅最大, 也最具象征意义的作品。
展览现场艺术家谭平(右一)与艺术家李磊(左一)在本作前
谭平的绘画历程以90年代初为分界点,具象的画面逐渐消失,作品变得更加直接。对学院传统写实主义的反叛、版画的实践、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熏染都融合在艺术家的方法论中。简约的构图和笔触展现了画面不断被净化的过程。多层颜色的叠加亦描绘出色彩背后的空间感与丰富的特性。2003年后的“细胞”系列更是展现了画面主体与色彩空间的漂浮关系。随着自我认知的不断加深,谭平有意识的将“偶然”与“失控”融入他的绘画语言中。谭平曾说过,一幅画画的越完整,越漂亮,就会越激发他去覆盖和破坏的冲动。“覆盖”这一举动即是破坏,也是一种归零。隐约透出的半透明色层和斑驳的肌理亦是在提醒观者“一切都在”。
《红色背后的红》作品局部
2004年之后,谭平因父亲患癌症的经历,对生命的过程与存在的意义有了不同的理解,艺术家开始有意识地赋予画面中的圆圈以叙事性,“扩散”与“弥漫”不仅是细胞的生长规律,也可视为现实中所有事物呈现的特征,通过抽象的语言与形态解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以这幅画面为“红”的作品为代表,由于画面消解了视觉中心,由“圆”所构成的视觉形式就具有向四周扩散的张力。圆圈飘浮在“红”的色彩空间中,仿佛在被深邃、神秘所湮没的危机中,希望所赋予的能量下一秒将会从这片“红”中逸出。本次春拍的作品《红色背后的红》是"细胞"系列中尺幅最大的经典代表作品,巨大的画幅以极具视觉冲击的红为底色,那些圈点,由小变大,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在背景中穿行,即是东方化的“写意”,也是艺术家个人化的情感表达。
艺术家丁乙
我希望把今天的城市状态用抽象的一种语言非常宏观、但是能够被感受的语言来呈现城市的特色。
——丁乙
丁乙
十示 2012-10
120 × 140 cm
布面丙烯
2012
签名:Ding Yi 2012;“十示 2012-10” “Appearance of crosses 2012-10” 120 × 140 cm 丙烯 画布 丁乙 2012(背面)
展览:象外之象——当代抽象10人展,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中国,2012。
现当代艺术夜场
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季同步拍卖会
作为中国最受瞩目的抽象艺术家之一,1962年出生于上海的丁乙,从8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十示”系列,是丁乙作品中的代表性系列。画面由无数个“+”与“x”号的字符单位组成,他曾明确指出自身对十字符号的兴趣来源于:符号“+”是印刷中定位四色的方法。同时,没有意义指向的符号“+”,也是其对回归形式本质的艺术理念的追求。
根据符号“+”的实用意义,丁乙逐步将这种符号转换成一种图像形状,并用不同方法对此图像形状进行缩小、放大和分层。这些无意义的形式符号,形成一种理性的结构来体现他观察到的事物本质。在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下,丁乙目睹了上海的变革。在近几十年间,耸立的摩天大楼与钢筋水泥组成了现代都市景观,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所有作品的名字都以“十示”连同创作年代来命名。
《十示 2012-10》作品局部
《十示2012-10》是丁乙从荧光系列回归黑白阶段时期的作品,也是他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感悟,他选择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看到城市化这个进程里面所呈现的一些问题、矛盾、可能被解决的一些因素。丁乙在采访中这样解释,“荧光系列是把城市尽量拉近地看,黑白系列是把这个城市越来越推远。荧光颜色是在拉近,而黑色则是在推远。”荧光色是对城市化的庆祝,黑白是对城市化模式的审视与自省。
“十示”作品中丁乙对于十字符号的重复这一行为,栗宪庭曾经以“积简而繁”这一概念来定义他的绘画实践。栗宪庭提出,“艺术家的笔触或者制作动作的繁复,正如同佛教徒打坐时重复拨动念珠,或者反复诵经,诸如对六字真言‘南无阿弥陀佛’‘唵嘛呢叭咪吽’的反复诵念。” 在这样的语境下,栗宪庭认为十示作品的创作方式几乎接近于一种参禅观想的行为。“十示”是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创作,不断被重塑的“十示”,每张作品都是艺术家反复推敲把观念落实在视觉呈现、经验及创作过程本身后得到的结果。
2012年象外之象—当代抽象10人展现场
推荐阅读
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拍将启 | 以一场拍卖的力量 跨越千年艺术美学
07-15
现当代艺术:史诗巨制先锋佳构,重磅亮相!|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拍
7-16
山人墨妙 超出凡境:八大晚年馆藏级佳构《福禄寿》|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拍
7-16
7-17
东方之美—徐悲鸿绘观世音像,博物馆级史诗巨制,面世百年首亮相|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拍
7-17
7-18
乔治·康多:美国绘画的新英雄|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拍
7-18
7-19
至美理想国:张大千别开天地之杰构《瑞士风雪》 | 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拍
7-19
7-20
7-20
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季同步拍卖会
-预展-
7月26 日 14:00-19:00
7月27 日 10:00-19:00
(部分区域将延展至29日)
-拍卖-
7月28日-29日
北京嘉里大酒店L2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号
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季
钱币同步拍卖会
-预展-
8月2日-5日 10:00-18:00
-拍卖-
8月6日-7日
华艺北京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中二街
北京华艺国际2022春拍精品展
-时间-
7月20-23日 10:00-18:00
华艺北京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中二街
滑动查看华艺国际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电子图录
文章转发自华艺国际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