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联拍在线全球拍卖App”
艺术品多业态交易与服务平台
日本横滨国际2022秋季拍卖会即将于10月25日至28日盛大举行,「万宝芳淳」、「逸翰斯在」两大华章专场共计1232件拍品震撼亮相,联拍在线将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
本届大拍以日本近现代重要藏家须磨弥吉郎旧藏古董珍品领衔,并与日本第一美术商美宝会宝屋及多家关东、关西重要私人臻藏强强联手,藏品跨越数千年悠久历史,涵括卓越的高古玉器、青铜吉金、珍稀瓷器、朱曜漆物、佛教造像等古董艺术品类,以及文献写经、书法绘画等重要中国书画艺术和富有创造力的20世纪欧亚现当代美术,呈现出东瀛收藏深邃独特的审美意蕴与轨迹。
万宝芳淳
观世音菩萨,慈悲普照。明代因受万历时期慈圣皇太后特别推崇,使得此期中原内地汉传佛教观音造像颇为盛行。此观世音菩萨结跏趺坐,左手托摩尼宝,右手拈莲花茎作抛洒甘露的手势,修眉朗目,寂静慈祥,具典型的明代汉地造像面相及手式特徴。
菩萨头戴八叶宝冠,高冠前雕阿弥陀佛小像,缯带束发,双垂耳珰。其中冠叶雕刻精细,略向外倾斜,此与藏佛风格亦有异,而是融和了汉地造像的审美趣旨。佛像身躯雄伟,结构匀称,体态优美,胸前垂璎珞,下身着高束腰及胸长裙,衣纹厚重写实,袖口、披帔、腰带及裙边等处錾刻细密精致的花卉纹,腿部裙褶呈椭圆形。
造像以失蜡法铸造,制作精纯,给人庄严神圣而又慈祥亲切的宗教美感,为明代中晚期汉地观音铜鎏金造像上佳之作。是作形制与工艺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铜自在观音座像近似。
此尊大威德金刚像为最能代表藏传佛教修法和内涵的三十四臂十六足双身威猛法相,为佛教在印度教兴起时传入藏区的典型造像,带有浓厚的密宗特点。
造像居中一面形象为头戴五骷髅冠的水牛头,象征佛教真俗二谛的牛角高耸竖立,双眉和赤发似火焰冲天,三目圆睁如炬,龇牙张嘴,忿怒狰狞。最顶一面为文殊菩萨头像,表示此尊为文殊菩萨的怒相化现。上身躯体劲健,肌肉紧实,佩戴各种钏镯。怀中抱有明妃。除中间两臂分持钺刀和嘎巴拉碗交叉于胸前外,其余三十二臂依次往外伸展,并持有各种法器。左八足外展,右八足屈立,分踩飞禽、人兽,象征本尊证得清净自在的圆满境界,以伸展站姿立于莲花宝座之上。明妃头戴五骷髅冠,面容忿怒,仰视主尊,上身裸露,四肢劲健,两臂向上伸展,右手持有钺刀,左手捧嘎巴拉碗。腰间坠有璎珞佩饰,华丽繁复。左腿盘于主尊腰际,右腿往外展立,姿态灵动,具有律动之感。下承方形莲花座,形制规整,莲瓣饱满立体,排布匀称,衬托出主尊尊贵的本尊身份。
大威德金刚信仰,在清乾隆朝达到最盛。此尊造像胎体厚重结实,造型规整,雕刻繁复精细,体现出清代宫廷造像对细节的严苛追求。全像鎏金灿烂,工艺繁复,保存完好,为清代藏传佛教造像的经典作品。
此盒蔗段式,子母口,盒内及底髹黑漆。盖面雕刻以牡丹花纹,以左下方一朵盛开的大牡丹为主,周边伴有大小次第开放的牡丹花及花蕾,花叶团簇, 将牡丹国色天香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器腹亦满饰牡丹花叶纹,饱满丰润。纹饰在浑厚的漆层上,雕刻饱满,错落有致,构图繁缛,规章有序,花叶雕工细致入微、华美精细,诚如明《髹饰录》所记「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之述,可谓极尽剔红之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此器为明初形制中颇有特徴的葵口盖盒,从口沿及底部圈足视之分八瓣,每瓣皆呈略微内收的弧线,倍显优柔娟美。明初御制雕漆器以小型盒为多,如此器直径近20厘米的大型器实属珍稀之作。兼之纹饰设计精湛,雕工华美精细,堆漆与器胎如若一体,浑然天成,全器宝藏完好,气息沉静稳妥,诚为典型明初制器,值得珍藏品鉴。
本件青铜连盖壶为东周时期典型器。是作为器型优美的酒器,典雅瑰丽。盖顶与器口结合完好,底部圈足,壶盖敛口,盖顶饰等距三个象鼻纹状捉手。
尤其是壶盖及壶身主饰的螭龙纹,糅合了错嵌金银与镶嵌绿松石两种东周时期的典型工艺,精炼超卓,丝丝入扣,尽显此期金银匠技术的巧夺天工、炉火纯青,形成了青铜、金银与绿松石完整结合的金玉共振的繁缛绚丽局面,堪称东周镶嵌工艺的典范之制。
在本器的错金银嵌绿松石工艺中,所选绿松石色泽均匀而隐约有白色纹理(称之为「铁线」),并与器表青铜的绿锈交融辉映,倍显斑驳陆离、繁复炫丽的独特美感,显示出东周时期绿松石镶嵌器物极具代表性的色泽之美。本器为日本私人美术馆旧藏,着录于美术馆出版图录资料,来源确笃,庋藏品相完美,为东周青铜器的存世珍品。
著录及出版资料
本品外壁白釉地,胎质细腻,釉质润泽,洗口,束颈,鼓腹,高圈足微撇,足底及壶内壁皆施松石绿釉,足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全器装饰精致华美,以斗彩绘龙首及八宝纹纹饰。
本壶八宝纹装饰极华丽精细。莲托饰八宝二方连续,叶片犹如凤尾,结带宝瓶的绶带飘逸洒脱,伞为三层,鱼为双尾相对衔花等。举凡枝叶的翻转、花瓣的层次以及龙头的鳞片,无不细微地予以写实交代。尤其流嘴、顶盖、器颈及足部,间饰金彩,更显富丽华美。本品为日本藏家旧藏,附原盒及布袱、木托,宝藏精谨,品相优美。可兹比较者有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同类器。
盘长方倭角,浅腹圈足,朱漆肥厚,盘心雕大小荔枝十三颗,掩映于繁茂枝叶间,生机葳蕤,呈现出荔枝硕果累累、大吉大利的祥瑞美好之象。盘外壁为卷草纹,盘底髹深赭色漆。元明以花菓为题材的雕漆作品一般都是花叶密布而不设锦地,此器花菓图纹处理手法亦多以奇数布局,由此大致可推出本品为明早期剔红之作。
此盘雕刻、磨制精美,刀工圆熟,漆质温润光亮,是一件宝藏完好的不可多得的明初剔红漆器精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初「张成造」款剔红荔枝花卉纹盘可作参考。
逸翰斯在
本写经者荀勗,三国时代魏至西晋政治家,字公曾。幼承家学,十余岁时,因聪颖博学而得从外祖父钟繇称赞其有曾祖父荀爽之风范。荀勗精于音律,博通文学、古文字学及目录学,擅长书法,精于绘画,也是虔诚的佛弟子。他著有《中经新簿》,开创奠定了佛教典籍进入国家藏书着录体系的先例。于是,可以遥想见,这位「光禄大夫尚书令领秘书监佛弟子」荀勗,在公元281年太康二年天下初定的辛丑八月十五日,于秋澄万景清和之良辰,运气凝神,「沐手敬写」了这卷《佛说陁罗尼经》,并且以一位典型的魏晋名士文人的风雅笔法,纯用墨法精谨绘制了释迦牟尼佛与二弟子卷首画。冀以此完整一卷为祷,实现天佑万民、国祚永泰的善愿宏景。
卷首精绘「释迦佛开示药师法门图」。释迦佛结跏趺坐莲花台,身后绘祥云、海水、伞、盖等“佛八宝”图样,众菩萨、天王分侍佛座两旁。佛像衣纹细劲有力,以高古游丝描绘就,造像刻画柔和优美,细节刻画精到,法相华美庄严,鲜明地承续了宋画遗风。
太原府是唐朝时设置的府,在今山西省境内。元太祖十三年(1218)改为太原路总管府。广济寺位于太原路总管府辖区内忻州五台县城西门,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惜其建筑群几近澌灭于后世,遗迹文献罕存,则本卷堪称其建寺伊始时期难得的文献印证。
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药师佛,是救济世间疾苦的大医王和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学界一般认为,药师信仰可能源自印度的西北边境或中亚,尔后随着药师佛经典在晋宋间得以汉译通行后,遂在中国展开。
历代的药师佛汉译经典以唐玄奘译本普及最广,唐代之后,元世祖也极重视这部大乘经典,曾下诏高僧汉译和蒙文翻译该经,同时通过元朝政治强力影响了当时与之关系极为密切的高丽国并兼及日本国,使得药师信仰在东亚蓬勃发展起来。从现存宋金粟山藏经及元代写经,可知大多数经卷均通过元代宫廷入藏及寺庙秘藏得以保存,但如细加考察元代佛教史,则知元代写经通过古高丽王朝及日本国等渠道流藏海外者更不在少数。
此卷流藏日本历史久远,当可作为这段隐性文化交流史中的特殊例证而视之。本写经迄今已历670余年,然品相完好如初,依然华贵精美、熠熠生辉,足证天佑瑰宝,不同凡响。
中峯明本禅师(1263-1323),元代最杰出的高僧。元时日本僧人西渡求法者多上天目山随明本参学,嗣其法者著名的有远溪祖雄、古先印元等七位,均承继了明本隐遁清修的禅风,注重真修实悟,形成日本禅宗史上影响极大的「幻住派」。明本真迹当时由留学僧传至日本者特被宝藏流传至今者众。其书体独特,笔锋常如柳叶尖般锐利硬峭,故日本素有「笹叶中峰」之评,宗峰妙超、大灯国师等高僧皆慕从其书风。是作与日本重要文化财、常盘山文库藏《中峯明本墨迹 济侍者宛警策》书风、形制皆近,曾经江户时期新泻越下新发田藩沟口家宝藏,后经山中商会递藏。
大正八年(1919)四月,本作以沟口家旧藏品名义,出展东京湾町的日本桥俱乐部古美术展览会,刊载于东京美术俱乐部出品同名图录,第69号,页71。
大正八年七月,此《中峯明本禅师墨迹》为山中商会购得的发票凭据。
本作为日本新泻下越新发田藩沟口家旧藏。沟口家具有悠久浓厚的茶道传统,富藏茶道名物,其中收藏的如中峯明本、大灯国师、一休宗纯等著名禅师的书迹极被称道。
沟口家标志性的收藏印有「碧云山房蓄藏物品」朱文印。
本作收藏外盒即钤盖有此方印鉴。
清早期袁江《绿野堂图》,设色绢本立轴巨幅,气势恢宏,深沉绮丽。袁江画风,大多是在雄伟壮阔、风云际会的山川大景中,有意地将结构精微、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安置于观者的视觉中心,使之在浩渺恢弘、山重水复的背景掩映下格外生动醒目。是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画风特徴。
是作画幅上部左中有画家署款:「绿堂,时庚子壮月,上袁江拟意。」下钤「袁江之印」、「文涛」白、朱文印二方。「庚子」当为康熙五十九年(1720),「壮月」为农历八月,时属袁江约58岁中晚年画风成熟时期。是作为袁江稀见的巨幅设色山水界画传世力作,也是目前所见袁江最早以绿堂为题材的作品之一。
活跃于清初康熙至乾隆年间的扬州画家袁江(约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袁江生活的时间段约在清康熙十年之前至清乾隆十一年之后,雍正(1723-1735)年间曾在宫廷履职作画。
本幅按画家题识所示可定名为「绿堂图」。「绿堂」是袁江曾数度反复表现的题材,其子袁耀及后世传人如袁杓等人也相继画过不同形制的同名《绿堂图》。「绿堂」是一处颇具历史典故涵义的建筑物。它是唐代中兴名相裴度的私人园林,坐落于洛阳郊外。白居易代表诗作《奉和令公绿堂种花》千古传颂,典故「桃李满天下」即出此诗,更使「裴公绿堂」成为与「陶令白莲社」齐名而流芳万古的雅居胜所。
是作以写实性兼虚拟性的绿堂建筑群为主体,以平远、深远、高远三度视点结合为布局,分远、中、近景三段,并且巧妙地通过刻画不同景致场所中的人物动态来连接和渲染整个绿堂内所呈现的至美文人理想生活。
本幅集中体现出袁江艺术成熟期的绘画特色与功力。全幅楼阁建筑精工严整,一丝不苟,运色虽简雅,但又把建筑的富丽堂皇、华美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山石笔墨厚重明快,多采用宋人鬼面皴、卷云皴、斧劈皴笔法,表现出山势如卧如跃、如蹲如飞的变幻多姿,支撑和引领整个画面构图平中寓险、险中寓奇之势。同时更以鸟瞰式的视线更把绿堂延展至广阔恢弘的自然山水与社会环境中,其间举凡行旅、樵子、农夫、渔人以及牛羊、耕畜、车马、田畴等等,形神状貌均点染勾勒精到而舒展,富于田园情趣,充满风俗画的气息,营造出了一处引人入胜、可游、可望、可居的自然情境与绝妙佳胜。
文章转发自联拍在线,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