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天壤奇宝 扛鼎之作——《禾风》古代书画集珍丨嘉禾2022秋拍

  • 上海嘉禾拍卖
  • 2022年11月04日07时



本次上海嘉禾拍卖中国古代书画精品云集,有元代方从义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云林钟秀》,沈周、高士奇题跋,张伯驹旧藏,可谓是本次拍卖会的重磅拍品;元代王蒙《村居读书图》为清宫旧藏,三次民国著录;陈继儒、张大千题跋的董其昌《仿董北苑山水》;四王之一的王鉴《东坡诗意图》,难得一见的大尺幅青绿山水,上具吴湖帆题签;龚贤《仙客楼居图》,是他白龚向黑龚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品。另外还有王原祁、王翚、张復、金农、郑板桥、文征明、祝允明等名家古代书画,俱臻精妙,颇为可观。



Lot introduction
拍品精选


1

1

1


LOT 8093

方从义(约1302-1393)云林钟秀

水墨纸本 手卷 1377年作

23.5×105cm


题识:云林钟秀。方方壶画。洪武丁巳方壶子作,赠邓止庵还朝。

钤印:方壶书印、不芒道人、墨池清兴

题跋:

1.上清仙子本天仙,下谪来修水墨缘。闻道琵琶岭头月,照归黄鹤又千年。此图方壶先生所作,用米氏之法,将化而入神矣!观之正不知何为笔何为墨,必也心与天游者始可诣此。先生观化已久,遗迹在人间,如可想见其风骨。敬题是绝,少寄仰止云。后学沈周。钤印:启南、石田、白石翁

2.自昔爱名山,归来倦登历。当湖乃水乡,岑岫杳难觌。旧迹见方壶,下笔兴清激。层峰乱含岈,荒溪倚芦荻。滃浮云烟生,苍翠浑欲滴。雪窗时卷舒,道路恍可适。因之悟静理,万事如破的。江花开迟迟,山鸟啼寂寂。聊此豁心胸,无劳图宗壁。阖户本寡莹,尘襟安用涤。康熙辛未正月廿日,抱瓮翁高士奇题。钤印:士奇、竹窗

3.玉别阴刻描金:乾隆御赏:方从义《云林钟秀图》

鉴藏印:三稀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江村秘藏、竹窗书画图记、张伯驹父珍藏之印、张伯驹珍藏印、京兆

清乾隆白玉别:乾隆御赏。方从义云林钟秀图。

著录:

1.《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 1 0册第1680页,北京出版社2003版;

2.(清)吴升撰《大观录》第19卷第2页;

3.(清)高士奇撰《江村销夏录》第1卷第72页;

4.(清)高士奇撰《江村书画目》第14页;

5.(清)孔广陶撰《岳雪楼书画录》第3卷第42页;

6.(清)陈撰撰《玉几山房画外录》上卷第7页;

7.(清)卞永誉撰《式古堂画考》第23卷第63页;

8.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民辞典》第4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9.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第5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10.郭味渠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

11.《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四种》;

12.《赏溥杰书画目录》;

13.《青阳文集》

14.《国宝沉浮录》(足本)P621,杨仁恺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五)》第30、31页。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5月。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五)”,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4月。

RMB: 估价待询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云山墨水气苍茫,钟灵毓秀冠当时

—《云林钟秀》图考释


方从义,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无隅,号方壶,江西贵溪人。早年入道,为龙虎山上清宫正一教派的道士,师从永嘉人金月岩修道家之学。金月岩去世后,他离开龙虎山上清宫游历全国各地,往来于大江南北。他一生绘画不多,亦不轻易为人作画,人们以礼相求,方能求之一二,故传世作品不多。有人说他的画“外道”,艺术造诣精深,《江新通志》称他“其画冠绝一时,……张宇初称为壶仙。”其画,元代很多著名文人如虞集、宋濂等,常为其画题诗、题跋,影响盛极一时。



方从义善云山墨戏,笔致跌宕,颇得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之遗韵。《云林钟秀》画苍茫之云山雾海,以平远的视角,一望千里之远,江岸汀渚,丘壑逶迤连绵,浮云笼罩,犹如白衣,于柔美朦胧间见灵动清逸,江南雨霁时分,云气涨漫、岗岭出没、虚虚实实的缥缈之意尽现纸面。画卷初开,始以几棵苍天古松,浓墨写就,生趣盎然。画面末端,丛树间现几座屋宇,似乎是道观所在。此画从表面上看系水墨云山烟树,实际为方从义绘道教第三十二福地龙虎山及上清宫等宫观。他所题《云林钟秀》即已说明所绘为“天地间灵秀之气所聚”。方从义是道士兼画家,《老子》有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他的绘画正是道法与艺术的精妙结合。



方从义此画师法“米氏云山”,尤重墨法,继承董源、巨然“淡墨轻烟为一体”的画格和米氏“淡墨为之,稍加重墨点远”的绘画风格。笔调细润,同时淡化笔骨,山体没骨,虽非彼时勾而复皴的常理,而有常形,能自得面貌。



此幅《云林钟秀》 创作于明洪武十年(1377)。绘赠邓止庵,并长期存于邓家。明中叶,明朝书画大家沈周曾于后幅题跋,以赞扬方从义的画艺及是卷“用米氏之法,将化而入神矣。观之正不知何为笔何为墨,必也心与天游者”。清康熙年间为礼部侍郎高士奇所收藏,有高士奇的“江村秘藏”、“竹窗书画图记”等收藏印记。高士奇能书善画,甚精考证、鉴赏,收藏各种名迹甚丰。康熙三十年(1691)高士奇46岁时还为《云林钟秀》撰写题跋,以赞颂该图之画艺及美景。乾隆年间收入宫廷,因为图卷上已有“三希堂精鉴玺”及著录于“石渠宝笈”等印,还有嘉庆皇帝及宣统皇帝的鉴赏及御览之宝,足以证明此卷从乾隆始一直藏于宫廷,极有可能满清灭亡后由溥仪携带出宫,流入于民间,后被当代著名鉴藏家张伯驹收藏。



此幅《云林钟秀》意境清谧静逸,风格苍润洒脱而富于变化,实为难得一见之神品。又经清宫及民间大藏家珍藏,弥显其珍贵。



1

2

1


LOT 8092

王蒙(1308-1385)村居读书图

设色纸本立轴1344年作

95.5×27cm


题识:高人静坐闲无事,一炷炉香读道书。至正四年秋八月画,王蒙。

钤印:黄鹤山樵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宝笈、宜子孙、赐本、臣金士松敬藏、墨澜阁收藏图书

说明:

1.此幅作品有“赐本”钤印,说明此作品虽然未收录《石渠宝笈》,但为清宫旧藏,后赏赐金士松。

2.金士松(1718-1800),字亭立,江苏吴江人,寄籍宛平,清朝大臣。乾隆二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出版:

1.《支那名画集》,昭和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中岛京荣社。

2.《宋元明清书画宝鉴》,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年三月。

3.《中国名画集》上卷,有正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三版。

RMB: 8,000,000-12,000,000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出版物




曲尽山林多幽致 力能抗鼎王叔明

——王蒙《村居读书图》解读

郑竹三


黄宾虹大师有论:“盖古人多文晓画,莫不游艺绘事,而惟品格甚高、功力深厚者,流传后世。”上海嘉禾2022秋季重磅拍品王蒙山水画《村居读书图》,无疑是一件传世大 作,那气局之博大、气息之高雅、气象之幽微,令人陶醉与崇敬。


元季四家之有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高尚其志,栖息林泉,挥毫拂素,不过写其胸中逸气而已。故有“宋人易摹,元人难摹”之语。何故如是,皆固元四家是为文人学士者、栖息林泉者、抒写胸中逸气者。不尽如此,以王蒙大师山水画之艺,可知元人尚意境,又以南宋之画常欲溯源书法之笔力,这种中国诗境之象和合书法之力的合而为一,构成了元四家的艺术大章。而尤以王蒙的笔力扛鼎为之中国画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骨法用笔”之审美特征、之为绘画国学。


王蒙乃赵松雪之外孙,其画多从赵孟頫风韵中来,得画之形似而不失气韵之美。王蒙先贤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归。此是回归南宋水墨画艺婉约之品性的最重要之师承与艺术文脉之贡献!由是王蒙的山水画多至数十里,具延绵曲折之美,其树木不下数十种,又得茂密葳蕤之品相。即径路迂回,烟霭微茫,曲尽山林幽致,亦为水波弯曲平和之妙。上海嘉禾2022秋季拍品王蒙大作《村居读书图》令人神往矣!


中国画素以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唐代张彦远语)而为之,色彩则为辅之。元代的四大家无不是运墨用笔的高手,王蒙先贤也复如是。盖王蒙山水画在曲尽山林水波幽致之时,已为画意画境高雅之极,而以赭石和藤黄着山色,或不着色,惟以赭石着山石、人面及松皮。此是王蒙传承董源浅绛烘染为主之法式,乃是文人画中追溯人品、画品,一并为清晖雅真之德。此件惟以红树为点缀,是王蒙丰富色相中无限的精品之精品,亦令赏者悦目而快慰。


吾以诗赞之:

闲写山河等作书,线条全替性情舒。

会当画境通诗境,无限清幽意遂初。


以黄宾虹之评:“元四家多师法北宋,笔墨相同而各有变异,其主意不同也……王叔明(蒙)少学雪松,晚法北苑,将北苑之披麻皴,屈曲其笔,名为解索皴,亦自成一体。”此即为“一波三折”是金丹的最早之表达与性情之内美也。高起点创新之大成,是奠定中国画大师之本真也。


王蒙先贤大师能在《村居读书图》中以笔性的水墨淋漓,而使丹青更能神化,其意象、意境、意情至“神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句),大美也!

回望王蒙《村居读书图》以传统平远、含高远、深远而构成丰富视角,令人心旷神怡。其所画以繁密见胜。所画重峦叠嶂,大树茂密,郁郁苍苍,气势充沛,笔力雄壮,变化多端之风范,正一代革新之大师也!


壬寅金秋郑竹三

记于钱塘



1

3

1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LOT 8090

董其昌(1555-1636)仿董北苑山水

水墨绢本立轴

125×51cm


题识:拟吾家北苑笔意。玄宰。

钤印:董其昌印、宗伯之章

陈继儒题跋:清和雨霁,与昙旭照可同观于舟次。试新岕茶,天池熏菌,单袷露顶,游董宗伯山水中许日。陈继儒题。钤印:陈继儒印、麋公

张大千题边跋:思翁画从子久上窥北苑、巨然。子久画多不作舟航,故思翁画中亦不恒作舟航也。四十年前于故宫见思翁《钟贾山阴图卷》,一舟容与,湖天无际。今又见此,皆思翁画中之奇品,况有眉公题识,尤可宝玩,戊申嘉平月,蜀人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鉴藏印:清霓心赏、思道堂藏

题签:明董思翁山水真迹,林清霓署。钤印:清霓

RMB: 700,000-900,000



1

4

1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LOT 8089

王鉴(1598-1677)东坡诗意图

设色纸本立轴1674年作

116×50.5cm


题识: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睡觉浑无事,卷起西窗浪接天。此诗乃东坡先生谪黄时所作,董文敏写诗中之景。余曾见其两幅皆设色仿赵千里者,今春多雨,闭门独坐,追思其法而成此图,愧未能梦见万一也。甲寅三月望后二日,王鉴识。

钤印:王鉴之印、来云馆、染香庵主

鉴藏印:存在鲍约亭家、砚香过眼

题签:王玄照仿赵千里青绿写东坡诗意图真迹。仲麟兄珍藏,丁亥八月,吴湖帆题。

说明:

1.曾经鲍约亭、阎德林、潘仲麟递藏。

2.吴湖帆题签。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作品选集(四)》P131,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展览:第四届“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RMB: 7,000,000-10,000,000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1

5

1


LOT 8088

王翚(1632-1717)雪山行旅图

水墨绢本手卷1673年作

画心:25.5×190cm

诗堂:25.5×70cm


题识:范中立《雪山图》。癸丑秋初,为望嘉先生画,海虞王翚。

钤印:王翚之印、石谷

鉴藏印:六湖书画之印(罗天池)、顺德邓氏风雨楼珍藏古物记(邓实)、宁化周氏收藏印信(伊秉绶)

题跋:

1.嘉庆二十五年铁道人毛怀。钤印:毛怀

2.光绪庚子秋日,乙公伍德彝题。钤印:伍德彝印

跋者简介:

1.毛怀(清),字士清,号意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书善画,门弟子极盛。清顾承《吴门耆旧记》曰:“意香工书,善谈谑,与彭秋士、吴时中并名重于时,其书不下于时中,尤工题跋。”

2.伍德彝(1864-1928),字兴仁、懿庄、逸庄,号乙公、叙伦。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一作南海(今广东佛山)人,延鎏子。书法、篆刻,诗词皆精,好金石考古,精鉴别书画,收藏甚丰。

注:“王翚之印”,“石谷”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王翚第22,14印(1671年)。

RMB: 900,000-1,500,000




华滋浑厚 气势勃发

——赏王翚《雪山行旅图》


王翚的山水画,主要就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25岁之前的王翚主要就是临摹古迹,当时的王翚笔法甚至都还不成熟,所作的作品显得有些幼稚。到了35岁以后的中年时期,王翚已经临摹了太多的前人优秀作品,从中学到了许多的优良技法。王翚集合了各个画家的长处,将它们都融为一体,运用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此幅作品正是王翚临摹宋代大画家范宽的作品。范宽(约950-1031间)是北宋的山水画大师,籍贯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字中立,长期生活在陕西终南,太华山林之中深入观察北方山川景物之真实面貌。善画山水,重视写生。为人风仪峭古,磊落不拘世俗。其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雄阔壮美,墨韵浓厚,笔力鼎健。手卷的右上方落款“范中立雪山图癸丑秋初为嘉望先生画,海虞王翚”癸丑为公元1673年,正是王翚40岁左右技法成熟、创作旺盛的时期。



画中描绘数峰高耸,山顶遍布密林,其下岗岭相连,林木深邃,并点缀古寺﹑关隘﹑寒泉及行旅车队。通幅人物车马众多,山势极为健硬有力,章法严整而富有变化。墨色染出阴霾的天空,更加能衬托出雪岭高寒的气氛。整幅手卷画面尺寸不大,但山体人物车马刻画细致,再现了当时雪岭高寒,行旅车马紧张而又有序出行的场景。手卷末端有铁道人毛怀和光绪伍德彝的题跋,更为这件作品的传承提供了佐证。



另外,王翚临摹范宽作品不止这一幅,《石渠宝笈》三编里也著录了王翚的《临范宽雪山图》,可见王翚临摹古人的功力之深远,水平之高超。



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并一直在践行他所提出的:“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1

6

1


LOT 8087

王原祁(1642-1715)万壑松风

水墨纸本立轴

55×23.5cm


题识:万壑响松风,百滩渡流水。此图近之,赵文敏题语也。赏鉴家俱推为北苑笔,惟董宗伯竟目为赵作,未知孰是。此图但取其意,如欲辨其是董是赵,如鲁鱼豕亥,置之可耳?识之以见阙疑。麓台画。

钤印:麓台、王原祁印、画图留与人看

鉴藏印:增光秘爱、少唐审定、孔氏岳雪楼收藏书画印(孔广陶)、明觉眼福、般莱珍玩

出版:

1.《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论文集》第46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

2.《中国国家画廊》杂志,第109页,2012年第1期。

3.《中国国家艺术》杂志,第21页,2015年第3期。

鉴藏者简介:孔广陶(1832-1890),清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鸿昌、一字怀民,号少唐,别称少唐居士。广东南海南庄罗格人。孔子第七十代孙。父孔继勋,早年经商,以经营盐业致富。国学生,官分部郎中、编修。嗜书,富收藏,以收藏武英殿刻本书籍出名。以巨资购书。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又有"岳雪楼",所藏之书,皆为精品,尤以清殿本为富。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广东四大藏书家"。

RMB: 2,000,000-3,800,000


出版物



↑向上滑动阅览

万壑松风挺且直

——王原祁《万壑松风图》品鉴


清初的山水画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一种是高举摹古的大旗,一种则吹响了创新的号角。前者的主要旗手,共有六位,即所谓的“四王吴恽”。通常人们称他们所代表的画派为清初正统派。而后者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四僧”。相比之下,正统画派的势力更为主流,它从清初一直延续至民国。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四王”为两代人:王时敏(1592-1680)与王原祁(1642-1715)、王鉴与王翬。其中,王原祁继承了祖父王时敏所代表的“正宗”遗脉,成为娄东派的奠基人。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是王时敏之孙。入仕清廷,位至高官。并任集古代书画著作大成的书画史论类书《佩文斋书谱》的编纂官和为康熙祝寿所绘《万寿盛典图》的总裁官。其山水画师承的直接渊源即为其祖父王时敏。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是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入清不仕,但不反对晚辈仕清。王时敏年轻时,曾与松江派巨擘董其昌交友往来。据说,他得到过董其昌亲自指点。通过董其昌面授机宜,画艺突飞猛进,后与董其昌诸人并称为“画中九友”。王时敏的山水画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很深,亦主张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他一生精研南宗,尤其是“元四家”的笔墨特点与艺术风格。董其昌所提倡的“南北宗论”,借助了禅宗的南北宗理论,将五代以来的山水画以进行了分类。分类主要是以画家的身份为标尺,认为职业画家不如文人画家,工细不如写意,功力不如顿悟等等。这种理论,导致画家们并不注重观察真实的山水,而重在对前人山水的大量临摹后再独出机杼。王原祁从小跟随祖父生活,耳濡目染,同样醉心于“元四家”的山水,特别是黄公望的山水风格样式。这可以从目前现存其画作的名称与风格得知。有相当数量且名为“仿黄子久”亦或“仿大痴”的作品出自王原祁的名下。


《万壑松风图》(纸本水墨,横55.0厘米,纵23.5厘米)。从画作的标题来看,“万壑松风”这个名称可追溯到五代巨然到同名画作。南宋四家之首——李唐,亦有同名作。而五代的巨然与他的老师董源一起,被董其昌认定为“南宗”之祖。


从画面风格上进行判断,亦是与名称相吻合的。前景是生意盎然的湖汀坡石;中景则由稀薄如纱的云雾过度之远景的山丘。山石先使用淡墨,中锋勾勒轮廓,后施淡墨皴擦,最后用浓墨点苔。树木与房屋则多以中锋勾勒为主。远处的山丘,轮廓圆润,舒缓且山顶多有“矾头”,即山顶的碎石。这亦是南宗山水的经典样式。目前现存为董源、巨然名下的作品中,山顶的“矾头”多有出现。它反映出了江南丘陵地貌的显著特征。


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评论王原祁山水画的笔墨是“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效果。我们可以以此来衡量《万壑松风图》所表现出来的笔墨意趣。《万壑松风图》的墨色以淡墨为主,干湿衔接处理得自然。这种技巧的展露非一日之工。王原祁喜用干笔积墨法。即如张庚所述:“先以淡墨略分轮廓,既而稍辨林壑之概,次立峰面层折,树木株干。每举一笔,必审顾反复,而日已夕矣。次日复招过第,取画卷少加皴擦,即用淡赭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以一小熨斗,贮微火熨之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而山林屋宇,桥渡溪沙了然矣。然后以墨绿水,疏疏缓缓渲出阴阳向背,复如前熨之干,再勾勒,再染再点,由淡而浓,由疏而密,半阅月而成。”而《万壑松风图》整幅作品如此繁琐的步骤,一层层的刻画,传达出一种含浑蓊郁的气象。而在这种气象中,又透露出一种变幻感的气韵和浓淡变幻莫测的笔墨趣味。


画面有王原祁自题:“万壑响松风,百滩渡流水。此图近之赵文敏题语也。赍鉴家俱推为北苑笔,惟董宗伯竟目为赵作,未知孰是。此图但取其意,为欲辩其是董是赵。如鲁鱼x置之可识之。以见阙疑。麓台画。”

“赵文敏”即元初大画家赵孟頫。“北苑”为五代董源。“董宗伯”为董其昌。不过,根据题跋内容,其中提到《万壑松风》前人都认为出自董源之手,即“董北苑”,而“董宗伯”通过目鉴认为是赵孟頫的作品。通过题跋可知,王原祁创作此幅《万壑松风图》有可能之前见到与之同名的某前人作品,读到各家不同鉴赏观点后,产生了创作意图,遂成此作。


当然,王原祁所看到的作品风格究竟“是董是赵”,我们早已无法判断。不过,通过前文对画面的分析,以及与王原祁其他山水画作品进行比较后,我们认为像王原祁这样的仿古作品,绝不会是单纯仿某一家一派。王原祁的山水画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所主攻的画家都不同。早年秉承家学,与祖父王时敏风格接近;中年则取法王蒙。而从图像来看,若仍以前文提及的《仿黄公望山水图》卷为例,画面中个别山丘还可以见到“米氏云山”的踪迹。而《万壑松风图》则更是一幅融合了南宗诸多特点的作品。


画面中钤有王原祁的名章“麓台”、“王原祁印”白文方形印,闲章“画图留与人看”朱文方形印,均为王原祁常用印。右下角有“孔氏岳雪楼收藏书画印”、“少唐审定”朱文方形印。此两方印章,为清末广东藏家孔广陶(1832~1890)的收藏印。孔广陶,字鸿昌、一字怀民,号少唐,精于书画,且是晚清广东四大藏书家之一,故其藏品较为可靠。




1

7

1


LOT 8086

龚贤(1618-1689)仙客楼居图

水墨金笺立轴

76.5×42.5cm

↑向上滑动阅览

题识:仙客藏书万卷多,开书对酒乐如何。只缘避湿楼台住,不许闲云早晚过。龚贤画为锡予社翁。

钤印:臣贤

题签:明龚高士柴丈仙客楼居图真迹金笺本立帧。太岁在屠维大荒落(1929)六月十日,酷热雨过,寸草题于南越木刻斋。钤印:草鑈

签盒:明龚高士半千《仙客楼居图》金笺本小立轴。己巳春海王村所得,南海关寸草题。钤印:关

说明:关寸草题原装木盒。关寸草(1903—1948),原名关报,字藻卿、藻新、春雷、寸草、春草,以字行,广东南海人,所居曰益斋,又名南越木刻斋。富收藏,尤多古玺。马国权《广东印人传》称:“近世粤人藏古玺印之富,春草几与商契斋(承祚)相埒。”益斋所藏金石古物尚有南越古冢之铜镜、玉腰带版、殷墟的甲骨、商周秦汉之陶泥砖瓦金石、宋钧窑、汝窑瓷器及宋拓《颜鲁公争坐位帖》等。

著录:《龚贤·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P215,萧平、刘宇甲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5月。

出版:

1.《艺林旬刊》第四十二期,1929年2月。

2.《凝望半亩》(纪念龚贤诞辰四百周年)P23,2019年1月。

3.《民国书画金石报刊集成》(艺林旬刊卷),2019年1月。

注:此画复制品被龚贤纪念馆陈列并永久收藏。


RMB: 4,800,000-6,000,000



1

8

1


LOT 8085

郑板桥(1693-1765)竹石图

水墨纸本立轴

177×92cm


题识:忽漫孙枝绕脚生,知君铁干响铮铮。万寻翠竹千寻石,家得先生一味清。板桥郑燮。

钤印:郑燮之印、燮何力之有焉

鉴藏印:静舆鉴藏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

RMB: 1,500,000-2,500,000




郑板桥尤擅画竹,一生都在为竹传神写影,“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他所作之竹不讲师承,风格峭硬,格调超人,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正是这份一生专注画竹的革新精神,造就了他在画竹史上旁人无法企及的位置。


此幅《竹石图》为郑燮典型作品,画面绘几丛修竹立于岩石之前,呈自然之趣。修竹安排错落有致,嫩竹和柔而婉顺;新竹细劲却透着力量,有冲霄凌云之势。整个画面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生动自然,别具意味。巉岩如削,以简劲线条勾轮廓而不加渲染,略以斧劈皴简单皴擦,且“石不点苔”,给人坚挺的感觉,“秉得坚刚性”。纵览全幅,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简洁清秀,高低错落,竹有虚实,墨有浓淡,充分体现了郑燮画竹的简瘦美感。


画上题跋为七言绝句:“忽漫孙枝绕脚生,知君铁干响铮铮。万寻翠竹千寻石,家得先生一味清。” 郑板桥精书善画,更擅长作诗,且诗词不屑作熟语。该题画诗借竹之坚韧峭拔,象征了“家得先生”铮铮傲骨的人格魅力,也反映出郑燮对这一高洁品质的赞赏。



1

9

1


LOT 8082

江上琼山(1862-1924)洞天一品图

水墨纸本立轴

133×66cm

↑向上滑动阅览

题识:琼山逸写,时客于沪上。

钤印:景逸之印、琼山

题跋:

1.嵌空珑玲,元气结成。侧耳静听,如闻泉声。读江上先生画石,笔法高古钦佩无已,为题十六字。吴俊卿。钤印:吴俊之印

2.声气相通订石交,天涯求友不辞劳。袖中东海襟怀阔,笔底南宗体势豪。突兀夏云山气象,玲珑宝相佛相留。一卷已足飞来意,想见君怀万仞高。琼山先生来自海东,偕哈元少甫顾我于沪江寓次,适以事出不遇;越日复以土仪见贶,并示画石,属为题句。惜返国在即,不克晤谈,用特率尔题讫,藉附归装,他日相再求指诲。清国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三日。吴中陆恢。钤印:恢、廉夫画印

3.洞天一品。甲辰夏日为琼山先生题。鹤溪外史黄山寿。钤印:山寿

4.墨耕倪田拜观。时甲辰四月。钤印:墨耕

5.辋川画石驰海外,东瀛今见石飞来。胸襟奇气何磊落,烟云变幻障翳开。小诗奉题琼山先生湖石图,以乞正句。作英蒲华。钤印:胥山野史、作英

6.古瀛处士童大年。钤印:大年

7.琼山先生偶为吾国沪瀆与金阊之游,弥月归出所作画石,属题勉成俚句,即以应佛教头著糞公其母诃,古真州文学卞綍昌誌于长崎公廨。钤印:薇阁綍昌、忠贞后裔、仪徵

8.甲辰夏游沪遇江上君,快谈经时出大作,属题旅次,仅有败笔破砚,殊玷素纸,尚祈粲政。苏台农夫童侃冠卿氏识。钤印:侃印、字古直、游戏神通

9.琼山先生画石,属题为书旧作,金吉石。钤印:吉石父、烟雨耕夫

10.琼山先生大法家教正,二梅弟胡淇拜题。钤印:胡二梅

11.时甲辰五月十有一日,达康哈麟少夫甫获观于宝铁研斋。钤印:江宁哈麟

12.杨伯润容下脱高士二字。钤印:茶禅

13.金兴祥拜题,时同客上海。钤印:待月闲人翰墨

14.先生文采风流,不胜倾仰。乃率用童君冠卿,古歌韵以应雅命,即希点铁,鸳湖文漪女史题。钤印:天韵阁

15.琼山先生属题乞正,乙卯七月,廉泉。钤印:廉泉长寿印信、小万柳堂、江上数峰青、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16.琼山道长题阅《金经》词一阙。

说明:本幅吴昌硕、陆恢、蒲华、倪田、黄山寿、胡淇、哈麟、童侃、金兴祥、金吉石、杨伯润、卞綍昌、文漪、廉泉、包衍等16人题跋。

跋者简介:

1.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又署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2.陆恢(1851-1920),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盦、破佛盦主,江苏吴江人。寄寓苏州。画工山水、花卉。黄宾虹评画中九友“以吴江陆廉夫得名最早,山水学四王,渲染尤能逼真”。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3.童大年(1874-1954),原名暠,字醒盦,又字心安、心盦,号性涵,晚号万庵,室名安居、依古庐等,江苏崇明(今上海)人。篆刻家。精研六书,间作花卉,书法负盛名。

4.蒲华(1832-1911),字作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善画竹,心醉坡公,花卉在青藤、白阳间,笔意奔放。山水宗石涛、石溪。精草书,时罕其匹,与吴昌硕友善,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5.黄山寿(1855-1919),初名曜,字勖初,号丽生、旭迟道人、鹤溪渔隐、裁烟阁主,江苏常州人。官直隶同知。工书画,人物、山水、花卉兼善。山水善青绿,空勾少皴,用笔细劲,人物师改琦。双勾花卉以秋英最负盛名,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6.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畊,后更名田,号默道人、墨翁,又号璧月庵主,室名璧月庵,江苏扬州人。人物仕女及古佛像取境高逸。尤善画马、水墨巨石,设色花卉擅胜于时,亦工山水。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7.卞綍昌(1873-1946),原名纶昌,字经甫,号薇阁,晚号獧盦,曾居广陵路219号。江苏仪征人,张之洞女婿。擅书法,富收藏。曾任清政府驻日外交官。

8.金吉石,字尔珍,号苏盦,海上名家。与陈半丁、吴榖祥、吴石僊等友善。

9.杨伯润(1837-1911),字佩甫,号茶禅,别号南湖外史,浙江嘉兴人。工诗、善书画,书法尤工行草。曾任上海豫园书画会会长。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10.廉泉(1868-1931),名泉,字惠卿(一作惠清),号南湖,又号岫云、小万柳居士。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前清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1896年,廉泉始任户部主事,翌年荐升户部郎中。

11.金颂清(1878-1941),字兴祥,金尔珍之子。少习儒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补博士弟子员。后致力于经史之学。对图书文物的研究有较高造诣,善鉴真伪。

12.包珩(民国),字卓人。沙孟海岳父,善画,千岩万壑,萧然神远。


RMB: 680,000-880,000



1

10

1


LOT 8079

陈继儒(1558-1639)行书

纸本手卷

27×483cm


释文:午日同杨梭书,侍儿青绡白龙潭。小集。杨家女史字青绡,疑是花妖与月妖。行往不辞呈豪年,邀观微觉带红潮。醉抛围扇眠难起,斜倚阑干眼横挑。只恐凤皇飞欲玄,莫教天上引吹箫。……朝朝形影镜中挑。

题识:陈继儒。

钤印:陈继儒印、眉公

鉴藏印:句吴许氏百砚室印、修直心赏、百砚室、西溪居士(2次)、修直审定、晚香堂、百砚室、百研室藏

题签:明陈继儒字卷真迹精品。癸未春日,修直题。

RMB: 280,000-380,000



1

11

1


LOT 8078

金农(1687-1763)漆书

纸本镜框

21×33cm


释文:一夫用力,乃芸己田。刈之获之,岁获大年。却无猛虎之吏,白昼打门来索钱。仙骨坚玉之清,子何来五羊城。

题识:秋行先生《田砚铭》,蒋庚民《端州砚铭》,枯梅庵主金农。

钤印:金农之印

RMB: 380,000-580,000




金农书法造诣在“扬州八怪”中成就最高,特别是他的隶书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其书法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被人称之为“漆书”,笔划方正,棱角分明,横划粗重而竖划纤细,墨色乌黑光亮,犹如漆成。金农大胆创新、自辟蹊径的书风为有清一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


该幅书法作品浑厚朴拙,是金农漆书的典型风格,其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狼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令人叹服!从中可以窥见金农对碑版金石非同一般的见识。



1

12

1


LOT 8076

康熙(1654-1722)楷书五言联

库绢描金银对联

200×50cm×2


释文:云晴当槛碧,山晓入楼青。

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晏、渊鉴斋

出版:《清代宫廷匾联》P129,文物出版社,2001年9月。

著录:《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紫禁城出版社。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

RMB: 800,000-1,200,000


出版物标签



1

13

1


LOT 8080

祝允明(1460-1526) 草书《梅花咏》

水墨纸本手卷

书法:32.5×472cm

题跋:32.5×68cm


释文:梅花咏。难负冰霜操,□成鼎鼐。残花何云此,只是满春风。瘦影涵明月,清香遍远风。山空人寂静,愁听笛声中。何处芦霏花,飞来隐士家。推窗看月色,时见瘦痕斜。山径千林雪,江城一笛风。风最怜水上,清影月明中。雪月孤山夜,扁舟载鹤来。暗香吹不散,一树玉华开。逸闻一隐溪,香近见翠微。色为有惜墨,楼中暮山笛。碧藓荫虬鲜,清香透竹篱。山间一夜雪,着履问春枝。

题识:祝允明游虎丘书于梅花楼。

钤印:吴下阿明、祝允明印

题跋:王摩诘诗中有画意,祝枝山书中有画笔,非故意而作,乃皆本于自然,是足贵也。古人为今人所不及,岂偶然哉,枝山先生遗迹后来无知妄作双钩影写,令人见而生厌,第一见真笔,其一种天趣有非庸众能为者,苦于姿分不济,何论学力,此卷宝之,止可为知者道也。七十二岁村夫董文新跋。

钤印:董□□印、绍远

出版:

1.《祝允明草书梅花咏墨迹》图版,有正书局印行,中华民国十七年。

2.《名人法书》P5,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4月。

RMB: 2,200,000-3,200,000




祝允明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允明既继承了二王以来帖学的通畅、明快的笔法,又能抒发情性,畅抒胸臆,恣意挥洒,他的书法既有传统精髓,不狂怪姿肆,又有自己的风神气质,讲求风韵。无怪乎他的书法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卷以中锋笔法奠定浑劲基调,扁笔侧锋的偶然出现,更使锋势雄强无敌。收则急敛锋芒,放则飘然无羁,真是大家巨椽随意挥洒皆能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如入无人之境,一气呵成而笔意不怠。墨色纷披,燥润相间,汪洋恣肆,参差错落间收放自如,既有徘徊闲雅之容,又不失飞走流柱之势,惊竦峭拔之气,卓荦跌岩之志。所谓似邪而复直,欲断而还连。千态万状,不可端倪,正是有功有性,神采飞扬。只有炉火纯青的书坛巨匠,才能达到如此高妙的化境。














电话:021-32558111

传真:021-32558666

官网:www.jhpmzx.com

邮箱:jhpmgs@126.com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1111号延安饭店南苑。

*本文版权归上海嘉禾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