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香港邦瀚斯 | 诚虔韵映:藏传佛教艺术的瑰丽与光辉

  • 邦瀚斯Bonhams
  • 2022年11月15日07时

香港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欣然呈现诚虔韵映”专场,将于11月30日举槌。近六十件拍品涵盖题材多样,包括由一珍罕释迦牟尼唐卡领衔之多张重要唐卡、清代释伽牟尼三尊像等明清佛教造像、以及尼泊尔与西藏之珍品,令大家在欣赏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独特的艺术神韵之余,亦能感受佛教的无上精妙。


Lot 1027
十八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三尊像
高43.5厘米
估价:4,000,000 - 6,000,000 港元

来源:

Herholdt Jensen Auctioneer哥本哈根1995年

丹麦私人珍藏

宁静与庄严,康盛世的磅礴与气韵,喀尔喀王族的尊贵与自成一脉的造像流传,皆为此释迦牟尼三尊像所激荡之无尽想像。佛陀深入禅观,二菩萨恬静地立于其左右,雪狮盘据于缠枝莲台之中,宏伟的背光顶起华盖般的繁叶宝果与如意珠,引人怀想菩提树下佛陀开悟证道瞬间。

以扎纳巴扎尔为其民族审美象征之喀尔喀蒙古风格一望便得已观出。扎纳巴扎尔诞生于显赫的政治权力与宗教传承之下,曾入藏随五世达拉喇嘛及班禅喇嘛研习藏传佛教。其后将西藏艺术家带回喀尔喀,开创融合尼泊尔之柔美、西藏之雄壮以及中原艺术之精细之独特风格。佛陀身形之流畅潇洒几近完美,肩膀宽阔,腰肢纤细,虽如笈多佛般古典,但无肌肉线条;其双目微弯,面容年轻而柔和,亦呼应笈多与帕拉传统,皆为扎纳巴扎尔风格特征。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尊十八世纪喀尔喀佛陀像正于香港故宫博物院展出,二者十分相近。

尽管如此,这尊造像可见诸多与扎纳巴扎尔风格相异之特征,清代造像艺术则明晰可见。二菩萨之面容相较之下无疑更富有棱角。造像各部分保持分开铸造之样,而非遵循扎纳巴扎尔样式将佛像与莲座连为一体。佛陀之蒙古身形之上被长衣,刻富丽团花,而非仅饰边缘,样式与清代造像一致。此外,莲台上的层层伸展蜿蜒的缠枝莲纹,与清宫瓷器及掐丝珐琅之装饰风格如出一辙。背光风格则更非蒙古所用,反而更近似于清宫所藏之扎什伦布寺唐卡,其由三世班禅赠予乾隆皇帝。乾隆对如此唐卡青睐有加,以唐卡及佛塔石雕等形式加以复制,尤其一张宫廷命制之唐卡(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33688号)之莲花座与其十分相似。

三尊像整体之扎纳巴扎尔式的蒙古轮廓与清宫典型的工艺细节,或许表明其原为皇帝命造并赠予蒙古领袖之重礼。其时清宫与蒙古往来密切,清皇帝热忱地资助着蒙古佛庙之兴建,供奉位于多伦诺尔以及北京之清工坊所造之佛像。此释迦牟尼三尊像无疑为蒙古璀璨的佛教艺术之缩影,隐喻着扎纳巴扎尔对蒙满同盟所构建之桥梁,亦为二者间意义深厚且深远的交融与合作之见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细节
Lot 1007
丹萨替 藏中 十四/十五世纪
那伽铜像
高42厘米
估价:800,000 - 1,200,000 港元

来源:

Peaceful Wind Gallery,圣塔菲,1990年代


著录

葛婉章,『西藏丹萨替寺尼泊尔鎏金铜佛——南亚文化圈宗教艺术之三』,《故宫文物月刊》,台北,第260期,2004年11月,页14-23,图25


曾经座落于西藏中部的丹萨替寺庙无疑为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一个永远令人神往之地。显赫的帕木竹巴家族、鼎盛的帕竹噶举派、统治的权力与无比的财富,共同造就了丹萨替寺的庞大与辉煌。其不计其数的鎏金造像,安放于曼荼罗般的“吉祥多门”塔之上,构成一座无与伦比的万神之殿。此尊那伽蛇王之像便出自寺内大殿之一座“吉祥多门”塔,与四大天王等神祇一同位于硕大莲花座之下的第六层,以无比神力托举着莲座及其上众神、上师与佛陀。此铜像身形优美,灵活有力,为丹萨替造型之典型,多尊相似造像可见于博物馆及私人珍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细节
Lot 1025

西藏 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
铜鎏金丹萨替
第九任住持扎巴喜饶像
铜像后刻铭文,
意为“Dragpa Sherab”
高23厘米
估价:2,000,000 - 3,000,000 港元

来源:

欧洲私人珍藏,2001年入藏

此显赫之上师之像面容栩栩如生,和蔼而宁静,亦不失庄严与雄伟之感。莲座后刻其名,或为一组帕竹噶举传承像之一,更为此位大师目前唯一已知之铜鎏金像。扎巴喜饶自1361年起任丹萨替寺第九任住持,直至1370年圆寂,其继任者在丹萨替大殿内建立第四座“吉祥多门”塔,以安放其圣物。其袈裟仿照以多件名贵绣品接而成之样式,刻各色花样,可见于元末明初之丝织品,莲座后侧上下交错刻牡丹与莲花,富丽华贵,并非寻常铜像样式,皆表后世对此上师之无比崇敬,以此铜像纪念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细节

Lot1010
尼泊尔或西藏约十五世纪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高23.5厘米

估价:1,000,000 - 1,500,000 港元


来源:

Lauritz SundeGalleri Etnografica,哥本哈根,1965

丹麦私人珍藏

后由家族传承

著录:

乌尔里希··施罗德,《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页376,编号100C

此尊文殊菩萨造像极富尼泊尔加德满都河谷造像之审美风格,其相端庄柔美,身形流畅而饱满,鎏金厚重,装饰精简而雅致。其著录于印度及喜马拉雅艺术权威著作《Indo-Tibetan Bronzes》之中,而著录于同页之William Wolff所藏之像(编号100A)风格与之十分相近,皆为此时期造像之典型。其宝冠、耳珰及项链等固然精美,却相对小巧而含蓄,与整体之表面之光洁流畅相得益彰,同样为尼泊尔所推崇。其时之尼泊尔工艺备受赞誉,显赫的西藏供养人常托尼泊尔工匠为之造像,此作品躯干之些许壮硕之感以及绿松石等更接近西藏风格,或许表明此作品之诞生与西藏亦有渊源,而西藏艺术之自身正于此时期迎来风格之鲜明、鼎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细节

Lot 1016
西藏 十五/十六世纪
铜鎏金莲花生大士像
高23.3厘米

估价:800,000 - 1,200,000 港元


来源:

Lauritz SundeGalleri Etnografica哥本哈根1965

丹麦私人珍藏

后由家族传承


莲花生大士无疑为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佛像祖师之一,他被誉为“第二佛陀”,相传诞生于莲花之中,一个又一个传说塑造着其无比的造诣与超凡的能力。此像持金刚杵、钵及法杖,头戴莲花帽并饰翎羽,披卷云披肩,为莲花生大士经典形象,但此类肖像对细节之精准塑造却并非为还原祖师样貌,而意在此清晰具体之形象之中,彰显其天人与神力,并激起崇敬之心。莲花生大士像可见于各个时期与地区,此造像继承了多种风格,其莲花座与珠宝样式为帕拉及尼泊尔风格,长袍边缘的细点则为西藏造像所采用,而长袍衣褶则可见于明代宫廷之样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细节
Lot1034

大理国 约十二世纪

铜漆金观音像

高17.5厘米

估价:600,000 - 800,000 港元


来源:

Mr. Jean Alazard旧藏,曾任法属印度支那军官,1956

后由家族传承


雅致而别具一格,观音主面丰润如月,五官柔和,左右侧面却现忿怒之意,其手持双轮、柳枝、宝印等法器,应为千手观音形象之一。宋时,大悲千手观音广受敬拜,其种种不同形象可见于西南各石窟,以更为优美而世俗化之形式回应着信众之愿望,或为其诞生之情境。铜像带有鲜明的云南大理国之风格,其华冠高耸,细长飘带系于双肩,项链下悬圆盘样饰,呼应着张胜温《大理国梵像卷》中药师佛等左右众菩萨之像。其忿怒相之更与诸多大理国之忿怒神祇像如出一辙。云南省博物馆藏一尊银像所持法器皆同,出自大理国一组释迦牟尼三尊像之佛龛。


Lot1030

扎什伦布 藏中

十八世纪 智行佛母唐卡

背面装裱上方见

“gyas bzhi pa. kurukulle”标记

画心:68.6 x 27.9厘米

装裱:126 x 66厘米

估价:650,000 - 950,000 港元


来源:

Dr. Ernest Herzfeld

美国私人珍藏

邦瀚斯,纽约,2012年3月19日,拍品1108

纽约私人珍藏


展览

耶鲁大学美术馆,纽黑文,2018年12月至

2020年5月


此智行佛母唐卡为典型扎什伦布寺之作,与三世班禅于十八世纪中期赠予乾隆皇帝之唐卡风格一致,可参考一组绘制格鲁派主要神祇之唐卡(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set 3794)。无量寿佛与班禅喇嘛现身于画面上方,硕大的多色宝果布满天空,细密的青绿山水般的风景,佛母所悬挂头颅等细节亦与扎什伦布画法相同。此画作之细节极为精彩,水波回转,岸边与水中皆见生灵,佛母足下踏一红金日轮及生动的外神,左下方的嘎巴拉碗则带有奇异的神情。

Lot1039

藏东 十八世纪

印度成就者唐卡

卡为原

后以藏文题“om, ah, hum”三字真言

“Guru Arya Sanga SiddhiHum”

或指此成就者

画心:94 x 58厘米

装裱:183 x 80厘米

估价:150,000 - 250,000 港元


来源:

加利福尼亚私人珍藏


Lot 1020

西藏 十五/十六世纪

铜鎏金大日如来像

高22厘米

估价:200,000 - 300,000 港元


来源:

巴黎私人珍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细节
Lot 1004

西藏 约十三世纪

铜质铁刃普巴杵

高31.4厘米

估价:300,000 - 400,000 港元


著录

Marcotty,《Phurpa - Magic dagger ritual from Tibet Fabri Verlag》,发表于1997年,页3及62

Amy Heller及Thomas Marcotty,《Phur-ba—Tibetan Ritual Daggers》,刊于Arts of Asia,1987年七-八月,页69-77

Marcotty,《Dagger blessing, treasure texts of the Tibetan phurba cult》,1986年,页6及62


香港邦瀚斯


秋季拍卖

诚虔韵映”专场




拍卖日期及时间

2022年11月30日

下午6时

长按二维码,阅览拍卖细目


查询

邦瀚斯喜马拉雅艺术部
dora.tan@bonhams.com
版权所有2022邦瀚斯拍卖行


关注我们

小红书


小程序


视频号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