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专场
1月21日 C厅 13:00
扫描二维码浏览专场电子图录
▲2021西泠秋拍
Lot355 吴滔重要诗稿《来鹭草堂随笔》及与胡镢二家行箧记事
(清)吴滔著
清稿本
3厚册 纸本
提要:清末沪上名家吴滔,以善画山水著称,与大师吴昌硕交往密切。其子吴涧秋、吴待秋,孙吴养木;其女吴氏静娥,为篆刻名家胡镢儿媳,姻亲往来,克承家学,书香传世。然其生平详细,于史料所罕载。
此拍品即为吴待秋旧藏吴滔《来鹭草堂随笔》手稿及与胡镢二家《行箧记事杂录册》,金镶玉装,三厚册。内含《来鹭草堂随笔》全部诗稿近百首,收录其杭州、沪渎等地生平游历感怀之作,涉及与张砚隐、包莲舟、高功甫、吴秋农、周伯安、沈竹宾、陈筱珊、李肖卿、张愿隐等诸家交往倡和,尤以与胡镢往来之事为多,部分笺纸诗稿即为吴滔另行誊抄赠阅胡镢。后民国初西泠印社出版《来鹭草堂随笔》中文字与稿本勾乙之处基本一致,当是以此为底本印行出版。然其中仍有些许未收者,可为增补。《行箧记事》则多为吴、胡二家所辑历代诗文、题跋及少量绘画小稿、交往琐碎。其中吴滔抄录大量题画诗作,以李渔、唐寅、钱杜等人作田园归隐题材为多,与其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画创作形式及心性相契合,亦见其诗画古文之功底。
册尾民国七年(1918)张元济、孙毓修、徐珂、陈敬第、夏敬观五家墨笔观跋,当是吴氏任职商务印书馆时以家藏之本呈阅馆中早期同仁。故此拍品作为目前市场吴滔仅见手稿之留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又流传有序,诚可珍视。
著录:《来鹭草堂随笔》,西泠印社出版木活字本,民国。
开本:27×17cm
RMB: 250,000-350,000
作者简介:1. 吴滔(1840~1895),字伯滔,号铁夫、疏林,室名来鹭草堂、萧萧庵,浙江桐乡人。吴征父。工山水、花卉,性淡泊,不慕荣利。又善书工诗。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2. 胡镢(1840~1910),一名孟安,字匊邻、菊邻、匊吅,号老鞠、废鞠、不枯、晚翠亭长、竹外外史、南湖寄渔,别署不波生,浙江桐乡人。邑诸生,工诗,偶亦写兰竹,精于刻竹。与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并称“晚清四大家”,生前辑自刻印成《晚翠亭长印储》等。
▲2021西泠秋拍
Lot397蒋宝龄等八家题观吴门周旭稿本《思到偶书二卷》
(清)吴人周旭撰
清道光间稿本
1函2册 竹纸
提要:清嘉道间,吴中地区文人风雅,文脉渊长。前有蜚声乾隆的“吴中七子”,后又出现了以朱绶等人为代表的“吴中后七子”,诗歌唱和、书画交谊之风盛行。拍品即为清道光间吴人周旭所撰笔记杂稿。详记其与张问陶、刘松岚、马履泰、朱鹤年诸家招饮之日常,及吴中友人琐事,另乡邦风土、奇闻异事、祝由之术、养生急救之法等。稿中多圈点勾乙及浮签,亦有书眉评注。书于靛青色边栏稿纸之上,书口下镌:“道如未定本”字样,纸捻装,是为手书之初稿,未见刊载。扉页亦收蒋宝龄、齐彦槐、董国华、朱绶、陈光宇、顾桓、陈述祖、蒋志冰八家观款,应为当时交流传阅之作。曾藏上海图书馆,后发还。
周旭其人生平鲜见于史料,仅蒋宝龄《墨林今话》及《姚燮年谱》略有提及之间交往。此本即可补周氏之详细,亦是嘉道时期吴中地区文学交流之乡邦史料。(另附作者致桂舫表叔信札一通二开)
说明:蒋宝龄、齐彦槐、董国华、朱绶、陈光宇、顾桓、陈述祖、蒋志冰八家题跋。
半框:19×10.5cm开本:26.5×16.8cm
RMB: 80,000-120,000
跋者简介:1.程宇光(清),原名绍芳,字韬庵,泰州人。道光十七年解元。选授溧水县教谕。晚年主讲海门书院。生平肆力于汉魏六朝之文。亦工书。著有《因是斋诗文集》。
2.蒋宝龄(1781~1840),字子延、有筠,号霞竹、琴东、琴东逸史,江苏昭文(今常熟市)人。道光时寓沪,曾办小蓬莱画会。
3.齐彦槐(1774 ~ 1841),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冲田人。善鉴藏,工书法,自幼颖悟超群,举安徽优贡第一。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曾任常州府金匮县知县、苏州府督粮同知,后援例晋升候选知府。不仅为政有方,而且通物理,精天文,受到林则徐的重视和称赞。
4.董国华(1773~1850),字荣若,号琴南,江苏吴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选庶起士。授编修。以御史出知山东莱州。官至广东雷琼兵备道。少工词赋,与长洲陶梁齐名,有“陶董”之目。著有《寿云堂诗文集》、《香影庵词》。
5.朱绶(1789~1840),字仲环,又字仲洁,号酉生,江苏元和人。道光十一年举人。尝佐梁章钜幕,章奏多出其手。又勤学敦行,廉清简默,为来所重。绶诗格律精严,又工古文辞,与顾莼等称“吴中后七子”,又与王嘉禄并称“朱王”。著有《知止堂诗文集》,《知止堂词录》三卷。
6.顾桓(清),字武臣。精绘事,尤长于花鸟,大江南北莫不宝贵之。
▲2021西泠秋拍
Lot398清顺治九年进士冯标日记稿本《丁酉奉使西凉纪事》
(清)冯标撰
清顺治稿本
1册 白纸
提要:此日记未落款,通过作者与清顺治九年壬辰科进士汤斌、顺治江南乡试戊子榜举人王承庚、安徽桐城张增寅、江甯明经顾捷等人交往的称谓,可考证作者为顺治时期江南省人,顺治五年(1648)科举,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即江南省镇江府金坛县人冯标。
日记中记录冯标丁酉(1657)奉诏使西凉一路之所见,涉及平西王吴三桂驻军、甘肃天水大地震等事。文中“玄”、“弘”不避讳,小楷恭写,字体为典型的明末清初书风。通篇未见改动,当为誊清厘定之本。对研究清初历史,尤其是西部史地,具有参考价值。
冯标(清),字右文。父汝进,积德行义,以孝弟力田起家。标少失恃,锐意力学。顺治戊子举于乡。旋失怙,读书于灵建寺,三年不归私室。壬辰,登进士。南归,遇盗,兄名世不得其死。丁酉,筮仕行人,旋遭继母丧。服阕,历迁兵部督捕主事,多所矜恤。升礼部员外。巡视临清关,时值地方灾旱,又湖广大兵经过,标力为护持之。迁户部郎中,提督广东学政。差满,即告归,年四十有八。
开本:24×13.8cm
RMB: 60,000-80,000
▲2021西泠秋拍
Lot399孔广林《仪礼士冠礼笺一卷》稿本
(清)曲阜孔广林撰
清嘉庆间稿本
1册 竹纸
提要:曲阜孔氏家族作为孔子后裔,家学渊薮。至清一代,尊孔崇儒和考据之风更盛,圣裔之中多治经学者。乾嘉时期孔子七十代孙孔广林即为代表之一,其所撰《孔丛伯说经五稿三十七卷》,内收《周官肊测》、《仪礼肊测》、《吉凶服名用篇》、《禘祫觿解》、《明堂亿》五种,后附《仪礼士冠礼笺一卷》,说经之外,更涉三礼,是研究六部理学的重要著作。
此本即为孔广林《说经五稿》之《仪礼士冠礼笺一卷》稿本。通篇小楷恭录,书口题作“仪礼笺一”,“玄”字避讳,每半页十行,正文大字每行二十字,郑玄注文中字每行二十五字,孔广林笺注小字双行每行二十五字,首尾完整,后附孔广林跋一页,落款“嘉庆十七年壬申冬十有一月长至日,温经老人”。行款及字体风格与首都图书馆藏孔广林《温经楼年谱》誊清稿本相同,故当是孔氏誊清之稿。据《温经楼年谱》记载:“录《士冠笺》一卷附《说经五稿》后,凡二十四日而蒇事,适当冬日至之辰,十一月十九日戊子也。”可知此书虽起稿于乾隆,然至嘉庆十七年(1812)始录成清稿。几多寒暑,实为不易。此后不到两年,孔广林即殁,是为其晚年所厘定之重要著作。留存至今,历二百余年,殊为不易。
半框:16.5×13.5cm开本:24.5×15.8cm
RMB: 80,000-100,000
▲2021西泠秋拍
Lot400明代白棉纸彩绘本《天文图注祥异赋》
明彩绘本
10册白棉纸
提要:《天元玉历祥异赋》是一本关于天文五行占卜的术数类书。初成于明洪熙元年(1425),据《仁宗实录》卷六记载,此书“赐三公及六部尚书”,以求广传。可知此书亦作为仁宗辅政措施的一种。然清乾隆时此书因“致民众信从占验,遇有灾祥邪说,往往传播流言”而入禁毁书目,乾隆四十六年(1781),又为《天元玉历祥异赋》和《乾坤宝典》二书专门下旨:“传谕各督抚,令其详悉搜缴解京,并查明有无板片,一并解送销毁。”故传世稀罕。
此本卷首收御制天元玉历祥异赋序言及目录,内页分上下双栏,四周双边,双鱼尾,朱丝栏。上栏设色图绘天文异象,下栏抄录解释,文字多引自古籍。绘图色彩明丽,晕染自然,通篇手钞,工整流利,纸质绵白,开本阔达。封面、封底均为黄绫,或为王室宗亲插架之物。
参阅:1.《清代禁书总述》P424,中国书店,1999年。
2.《善本书提要》P28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开本:30.5×17.5cm
RMB: 150,000-250,000
▲2021西泠秋拍
Lot401清内阁红绫本《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第二百五十一》
(清)宝鋆等敕编
清内阁实录馆缮写本
1函1册 开化榜纸
提要:《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每位新帝嗣位后,即令儒臣为先帝编纂实录,并每日晨读,以为治国之鉴。因《实录》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有清一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大事等,故具有极权威的史料价值。
此《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第二百五十一》,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朱口,四周双边,画朱丝栏,墨笔恭写楷字,云凤纹红绫面,旧包背装。据考,《清实录》按装潢和开本可分为大红绫本、小红绫本、小黄绫本。又小红绫本为两部,当时一部藏于乾清宫;一部藏于内阁实录库,后内阁旧藏移交 “国府文官处”,散佚。此即内阁缮写小红绫本,记清同治八年(1869)左宗棠驻防江浙、李鸿章布防湖南、王文韶署湖南布政使等事。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大清穆宗皇帝实录》仅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几家公藏机构贮藏,民间流传较罕,故此宫廷旧物,可谓珍宝。
参阅:《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编年P285,线装书局,2005。
半框:25.5×17cm开本:36×22.5cm
RMB: 250,000-350,000
▲2021西泠秋拍
Lot357潘承谋旧藏《宋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附录一卷》
(宋)林逋撰(明)何养纯 辑
明抄本
1函4册 竹纸
鉴藏印:吴中潘氏彦均室藏(白)
提要:是书为北宋隐逸诗人林逋诗集。林氏少时漫游江淮,后结庐孤山,故诗中多西湖诸景游历、高僧诗友往还之作。
此本以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钱塘何养纯辑写刻本为底本抄录,前绘林和靖先生像,通篇仿写刻字体,墨笔恭录,文中“玄”、“弦”等字未避讳。叶间衬纸均为旧印书纸,旧装保存。
开本:26×17cm
RMB: 50,000-80,000
藏家简介:潘承谋(?~1934),字轶仲,号省安,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副贡。官农工商部员外郎。著有《瘦叶词》一卷,录词九十五首,附编二卷,录《己巳消寒词庚午消夏词》各十二首。
▲2021西泠秋拍
Lot403乾象图说四卷
(明)王应遴等著
清初钞本
1函4册 白纸
鉴藏印:丹阳道人(朱)
提要:明末清初之际,伴随著大量传教士的到来,西方科技、文化、艺术等被引入国内,部分先驱学者主张西为中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西方数学作为西学的典型,被延伸至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等各个方面。即所谓:“去中西之见,以平心观理。”
此本内收山阴(今浙江绍兴)王应遴著《乾象图说》、泰西(葡萄牙)阳玛诺条答《天问略》、嘉善薄珏撰《十二调二十八声六十调旋相为宫图》三种,封面、及书口处题名“乾象图说”,厘为四卷,皆明末西学背景下之时人著作。通篇墨笔小楷恭录,图文并茂,未见刊载,或为前人汇集之本。又此三种存世刻本极罕,作为明末西学之史料,诚可珍视。
开本:27.5×18cm
RMB: 30,000-40,000
▲2021西泠秋拍
Lot407刘喜海批校《玉堂才调集三十一卷》(存十八卷)
(清)金坛于鹏举辑
清康熙金坛于氏刻本
1函4册 竹纸
鉴藏印:刘喜海印宜身至前迫事毋闲愿君自发封完印信(白)燕庭(朱)喜海(白)
提要:是书为于鹏举所辑唐代名家七律诗集。依平水韵上、下平三十韵编次,分三十卷,收诗三千余首,另联章一卷,每卷卷末刊校勘者姓名,传世较为少见。
此本清金石大家刘喜海旧藏,前刊康熙十四年(1675)于鹏举序言,内收上平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十韵十卷;下平声先、萧、肴、豪、歌、阳、庚、青八韵八卷,共计十八卷。书眉及行间可见刘氏蓝笔批注,品评诗句,圈点笔妙。
半框:18.5×14cm开本:25×16.5cm
RMB: 50,000-80,000
批校者简介:刘喜海(1793~1852),字燕庭,山东诸城人。刘墉侄孙。嘉庆举人,累官至浙江布政使。嗜金石碑刻、古泉珍籍,精鉴赏,富收藏。编有《金石苑》、《长安获古编》等。
▲2021西泠秋拍
Lot406王大隆题记、陈运彰旧藏《雪堂诗钞》等嘉定诸氏文献
晚清钞本
1册 竹纸
提要:清时,太仓直隶州嘉定县诸淑家族为当时江南望族。其子诸廷槐任县学训导;孙诸仁煦任太和县教谕;曾孙诸成琮道光甲辰举人;玄孙诸维铨曾参与县志编修。拍品即为诸氏家族诗文辑钞,内收诸廷槐《雪堂诗钞》一种、《雪堂词钞》二种(螺菴词、吹兰巵语)、诸成琮《顾氏支谱序》、《送刘松巖明府移任青浦序》、《潘望之诗稿序》、《桑梓闻见录自序》等文三十余篇,分别抄录于“勤有堂”及“二知室遗集”诸氏专用稿纸之上,或为其后族人整理之物。部分内容未见刊载,涉及嘉定地区风土人情颇多。封面陈运彰墨笔题名,末附王大隆借观题记一则,旧装保存。
半框:18×12.5cm开本:26×16cm
RMB: 15,000-25,000
题者简介:1.陈运彰(1905~1956),一作陈彰、运章,字君谟、蒙安、蒙盦,号华西、默堂,室名越雪山堂,原籍广东潮阳,生长上海。集藏碑拓,考订精详。历任潮州修志局委员、之江文理学院、太炎文学院及圣约翰大学诸院教授。
2.王大隆(1900~1966),字欣夫,号补安,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迁居苏州。受业于金松岑、曹元弼。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著有《补三国兵志》、《管子校释》、《文献学讲义》等。
- 预展 -
- 展拍地点 -
0571-87896778 / 87812580
↑长按二维码浏览电子图录↑
原12月25日专场平移至:
1月21日(五)
09:30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13:00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16:00 中外陈年名酒及滋补佳品专场
19:00 寄兴金石·名家闲章暨印庐藏印专场
20:00 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
原12月26日专场平移至:
A厅
1月23日(日)
文章转发自西泠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